直线机

668模板的安装质量检查

发布时间:2022/11/22 8:49:30   
白癜风如何治 http://baidianfeng.39.net/a_kycg/160210/4769980.html

模板及其支撑结构的材料、质量,应符合规范规定及设计要求;

模板及支撑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并不致发生不允许的下沉和变形,模板的内侧面要平整,接缝严密,不得漏浆;

模板安装后应仔细检查各部位构件是否牢固,再浇混凝土过程中要经常检查,如发现变形、松动等现象,要及时修整加固;

现浇结构模板及预埋件安装允许偏差见下表:

现浇结构模板安装允许偏差表

现浇结构预埋件安装允许偏差表

6.7无粘结预应力工程

6.7.1施工工艺流程

6.7.2铺放无粘结预应力筋前应做的准备工作

6.7.2.1无粘结预应力筋和锚具的加工、运输、存放

根据图纸要求由专业厂家下料、组装后,将成型的无粘结预应力筋、锚具及配件运到工地。在铺放使用前,应将预应力筋堆放在干燥平整的地方,下边要有垫木,上面要有防雨措施,锚具、配件要存放在室内。

6.7.2.2准备张拉端模板

根据施工图给出的预应力筋平、剖面位置图在梁板端模上打孔,孔径25mm。

6.7.2.3准备无粘结预应力筋专用马凳

曲线配筋的定位筋马凳采用φ10光圆钢筋制作,如下图:

马凳应按剖面图中所示预应力筋距板底的高度减去预应力筋半径10mm进行设计制作。

6.7.2.4支底模

6.7.2.5支边模

放置木边模并加以固定,要求木模就位后其圆孔应与预应力张拉端伸出位置相对应。为此,木端模上的圆孔亦可在端模支好后再按图所示的预应力筋张拉端的伸出位置弹线钻孔。

6.7.3施工工艺

6.7.3.1无粘结预应力筋的铺放

6.7.3.1.1预应力筋的铺放位置

平面位置—根据设计图所示的无粘结预应力筋埋入长度将其进行统一编号,并用图表示出各编号预应力筋在梁板内应铺放的部位及布置根数。

剖面位置—按照设计所要求的预应力筋剖面曲线位置对其需支马凳处的位置和该位置处预应力筋中心线距板底的高度进行标注,另附翻样图。

6.7.3.1.2预应力筋的铺放顺序

先铺普通钢筋底铁,再将预应力筋马凳按位置放好,依次铺放预应力筋,以保证预应力筋的设计标高,且避免施工中的混乱。

6.7.3.1.3预应力筋的铺放原则

6.7.3.1.3.1为保证预应力筋的剖面位置,原则上要求先铺预应力筋,后铺电线管道等,但对于不影响预应力筋铺面位置的电线管道等的安装铺放,可先于预应力筋的铺放进行。

6.7.3.1.3.2运到工地的预应力筋均带有编号标牌,预应力筋的铺放要与图纸所示的编号相对应。

6.7.3.1.4预应力筋的铺放步骤

6.7.3.1.4.1节点安装

(1)张拉端安装并固定穴模及锚具

①要求预应力筋伸出端模长度≥40cm。

②将木端模固定好。

③张拉端组装。

④将张拉端穴模安装在端模上,用勾螺丝固定好,承压板后应有不小于30cm的直线段。

(2)锚固端已组装好,按设计要求的位置绑扎牢固。各部件之间不应有缝隙,张拉作用线应与承压板垂直。

6.7.3.1.4.2安放马凳,与底铁定位牢固,间距1.5~2.0米。

6.7.3.1.4.3在将预应力筋穿过承压板时,应将由于看见张拉端的外包塑料皮沿端模内侧割掉,将塑料包皮割口穿至护杯套尾管的中部,以防止浇筑混凝土时,裸露的预应力筋与混凝土粘连。

6.7.3.1.4.4在预应力筋的张拉端和锚固端各装上一个螺旋筋,要求螺旋筋要紧贴承压板和锚板。

6.7.3.1.4.5位置确定正确后,采用与普通钢筋相同的绑扎方法,和马凳或支承钢筋固定牢。

6.7.3.1.4.6铺完后,由专人检查以下两个内容:

(1)无粘结筋外包塑料皮有无破损,若有要用胶带缠好。

(2)张拉端及锚固端安装的质量控制。

6.7.3.2混凝土的浇筑及振捣

6.7.3.2.1无粘结筋铺放完成经自检合格后,再会同质量检查部门、监理和设计单位进行隐检验收,确认合格后,方可浇筑混凝土。

6.7.3.2.2浇筑混凝土时应认真振捣,保证混凝土的密实。尤其是承压板、锚板周围的混凝土严禁漏振,不得出现蜂窝或孔洞。振捣时,应尽量避免踏压碰撞预应力筋、支撑架以及端部埋部件。

6.7.3.3预应力筋张拉

6.7.3.3.1张拉顺序

本工程要求对称张拉,同时进行,依次张拉。

6.7.3.3.2张拉质量控制为双控

①张拉力控制

设计张拉力kN,实际张拉力kN。

②伸长值控制

6.7.3.3.3张拉配合准备

①混凝土达到设计要求强度(即75%)后方可进行预应力筋的张拉。混凝土强度应有同条件养护的试验报告单。预应力筋张拉前一定不能拆除楼板下的养护支撑,待该楼板预应力筋全部张拉后方可拆除。

②张拉前,在张拉端要准备操作平台,平台操作面要求距预应力筋mm---1mm,以便操作。

③张拉前两天,应把张拉端的无粘结筋其外露分的塑料皮沿承压板处割掉,为实施张拉做好准备。

6.7.3.3.4张拉后张拉端封堵处理

张拉后,将带有穴模的外露预应力筋用机械方法沿砼表面切断,用膨胀砼将穴密封上,要求密封后无缝隙。

6.7.3.4无粘结预应力施工注意事项

6.7.3.4.1无粘结预应力筋成品要保护好。

6.7.3.4.2无粘结预应力筋铺放水平、纵直、圆滑。

6.7.3.4.3无粘结预应力筋剖面的几个高度控制点必须保证。

6.7.3.4.4无粘结预应力筋与管线相协调。

6.7.3.4.5无粘结预应力筋不能与电焊接触。在整个施工过程中,预应力筋周围应避免使用电焊,以防预应力筋通电造成强度降低。

6.7.3.4.6结点安装必须符合要求,穴模内不得进浆。

6.7.3.4.7混凝土振捣必须密实。

6.7.3.4.8张拉力与张拉伸长值必须达到设计要求。

6.7.3.4.9预应力筋张拉后及时封堵,以防腐蚀。

6.8教学主楼A地下室防水工程

本工程教学主楼A地下室采用YJ—硅橡胶防水涂膜,外防水为特殊过程,必须精心组织施工,严把质量关,做到一次成活,不留后患。

6.8.1基层处理

基层表面松动、起砂、粉化、脱皮等须剔除,必须将突出基层表面的异物、砂浆疙瘩等铲除,并将尘土、污垢等杂物清除干净,最好用高压空气进行清理。阴阳角、管道根部等处更应仔细清理,若有油污、铁锈等,应以砂纸、钢丝刷、溶剂等予以清除干净;然后用掺加胶(占水泥重量的15%)的1:3水泥砂浆抹平。作为防水基层的找平层应满足下列要求:

(1)基层表面必须坚实、平整、光滑,均匀一致;基层与管道相连的阴角应做成均匀一致、平整光滑的直角;

(2)新做基层应严格控制水灰比,在面积超过20m2时应做分隔仓,以保证不会产生很宽的裂缝。表面要求抹压平整,其平整度为:用2米长的直尺检查,基层与直尺间的最大空隙不超过5mm。

(3)基层表面应干燥,含水率应小于9%,测定方法:将1m见方的三元乙丙-丁基橡胶卷材覆盖在基层表面上,静置2—3h,若覆盖处的基层表面无水印,且紧贴基层一侧的卷材亦无凝结水痕,即为基层含水率小于9%。

6.8.2自然条件及其他有关要求

涂料施工最佳气温为+10—+30℃,霜雪天气不宜进行涂膜施工,以免低温影响成膜,露雨天气也不宜进行涂膜施工。若突遇雷阵雨,应立即迅速采取遮盖措施,将已施工好的涂层遮盖好。对已被冲蚀的涂层应在天气转好以后重涂,予以补救。5级以上大风不宜进行涂膜施工。

涂膜施工现场必须严禁烟火,配备完善的消防措施,并注意通风。

涂料等原料进场检查必须符合北京市有关防水材料的要求,并对其主要性能指标进行复检,合格后方能使用。

6.8.3施工要求及顺序

要求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精心施工,努力做到涂布均匀,厚薄一致,每层涂料同时成膜,顺利地按工艺规定进行操作,确保质量。同时应遵循“先远后近,先高后低,先细部后大样,先立面后平面”的原则,以利于涂膜的质量及保护。

6.8.4YJ—硅橡胶防水涂膜施工操作要点:

(1)施工工具可用软毛刷或辊筒。

(2)涂料使用前必须搅拌均匀,不得任意加水。

(3)一般涂刷四遍,第一、四遍用L11涂料,第二、三遍用L12涂料。涂刷四遍后,厚度达0.5~0.7mm。

(4)涂料涂刷要均匀、完整,下一次涂刷方向与前一次的涂刷方向垂直,不得漏刷。

6.9砌筑工程

6.9.1施工准备

6.9.1.1.砌筑所用水泥、砖等材料必须有出厂合格证,如对材料有怀疑时,要按规定取样复验,不合格的决不允许使用。

6.9.1.2.每层楼层要弹出轴线、墙体线及门窗洞口位置线,经复核符合设计要求,并办理预检手续。

6.9.1.3.施工前应进行砂浆配合比的设计、试配,确定砂浆配合比,准备好砂浆试模。

6.9.1.4.为保证砌体的竖向尺寸符合设计要求,必须在砌筑前设立皮数杆。皮数杆宜用30×40mm木材制作,皮数杆上应注明门窗洞口、预埋木砖、拉结钢筋、混凝土过梁、圈梁等标高、位置及尺寸,皮数杆一般间距15~20m,皮数杆应垂直、牢固、标高一致,立完后应经复核,办理预检手续。

6.9.1.5.根据皮数杆最下面第一皮砖的标高,要拉通线检查,如果水平灰缝厚度超过20mm时,应用细石混凝土找平,不得用砌筑砂浆垫平或砍砖片包合子找平。

6.9.1.6.在砌筑完每一层楼后,应校核砌体的轴线和标高。在允许偏差范围内,砌体轴线和标高的偏差,可在楼板面上予以校正。

6.9.1.7.砌筑时,所用陶粒空心砖应提前浇水湿润,含水率宜为10~15%。

6.9.1.8.固定门、窗框的预埋件和木砖等应事先做好防腐处理。数量、位置、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及有关规定。

6.9.2工艺流程

6.9.3.施工要点

6.9.3.1.墙体砌筑前,楼层表面应清扫干净,洒水湿润。

6.9.3.2.根据墙体各个部位情况,认真排砖撂底。组砌方法合理,便于操作。

6.9.3.3.空心砖砌体应上下错缝,内外搭砌。采用整砖平砌的方法,上下皮竖缝均应错开1/2砖长。

6.9.3.4.每层隔墙的底部应至少砌三皮实心砖,外墙勒角部分也应砌实心砖。

6.9.3.5.当墙较长较高时,应在墙中加砌实心砖带或铺设拉接条。实心砖带至少砌三皮。拉接条可用φ8钢筋整砖厚加3根。

6.9.3.6.砌筑时,砖的孔洞应垂直于受压面。砌筑前应试摆,在不够整砖处,如无辅助规格,可用模数相符的普通砖补砌。空心砖和实心砖交接处,应按空心砖模数咬槎、搭砌,严重掉角的砖不宜使用。

6.9.3.7.墙中洞口、预埋件和管道处,应用实心砖砌筑,并应在砌筑时正确留出或预埋,门口两侧各一砖范围内,应用实心砖砌筑。

6.9.3.8.砖砌体的转角和交接处应同时砌筑。对不能同时砌筑而又必须留置的临时间断处,应砌成斜槎。其高度不超过1.2m,接槎时,必须将接槎处的表面清理干净,浇水湿润,并应填实砂浆,保持灰缝平直。

6.9.3.9.隔墙和填充墙应与框架中预埋的拉接筋连接,墙顶面上部结构接触处宜用侧砖或立砖斜砌挤紧,并用砂浆堵塞严密。

6.9.3.10.空心砖墙的水平灰缝厚度不宜大于15mm,且应饱满,平直通顺,立缝砂浆应填实。

6.9.3.11.砂浆应随拌随用。水泥砂浆和水泥混合砂浆必须分别在拌成后3h或4h内使用完毕,严禁使用过夜砂浆。

6.9.3.12.每一楼层或m3砌体中的各种标号的砂浆,每台搅拌机至少制作一组试块(每组6块).

6.9.3.13.空心砖墙应拉通线砌筑,并应随砌随吊、靠,确保墙体垂直、平整,不得砸砖修墙。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243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