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直线机 >> 直线机介绍 >> 像AK不是AK之捷克Vz58突击步枪
之前彩云介绍过像AK不是AK的中国81式枪族,今天来说说另一种像AK不是AK的武器。
在华约国家当中,捷克斯洛伐克属于老牌工业强国,轻武器设计生产方面有强大的实力。在加入华约组织后捷克斯洛伐克使用苏联体系的各种弹药,但是没有直接引进苏联的轻武器,而是自行设计了一整套半自动步枪、突击步枪、冲锋枪和机枪,这在华约国家当中是非常另类的。
在捷克斯洛伐克自己研制的轻武器中,有一种Vz.58突击步枪非常有名。乍一看这枪很容易把它和AK突击步枪混淆,其实Vz.58在内部结构上和AK系列差异极大,甚至Vz.58与AK的差异要比中国81式与AK的差异还要大。
Vz.58P突击步枪
Vz.58全称为Samopalvzor,从字面翻译过来就是“型冲锋枪”,是由捷克的轻武器设计师伊日·塞马克(Jiíermák)在年1月开始研制的,该枪设计项目被命名为“KOT”,翻译成中文即“扫帚”之意。新枪在两年后即年就被定型和采用,很快就在位于捷克乌尔斯基·布罗德的国营兵工厂(UherskyBrodeskázbrojovka)投入生产。Vz.58量产后,取代了捷克斯洛伐克人民军装备的Sa.23、24、25、26冲锋枪及Vz.52/57半自动步枪。
在装备Vz.58突击步枪之前,捷克斯洛伐克人民军装备过Sa.24冲锋枪。
Vz.58突击步枪有两个亚型号——固定枪托的Vz.58P和金属折叠枪托的Vz.58V,后者主要装备装甲兵、空降兵和特种部队。
使用金属折叠枪托的Vz.58V突击步枪
Vz.58发射苏制7.62x39mmM43中间威力步枪弹,弹药和AK47突击步枪通用,也使用30发弹匣供弹,但是Vz.58和AK47在结构上有巨大差异。
1、虽然都是导气式原理,两者的具体结构不同
虽然Vz.58突击步枪和AK47突击步枪都使用导气式原理,但是前者是活塞短行程原理,活塞杆是独立的,和枪机框并不固定连接,工作时活塞杆只后坐一小段距离就停止,并在活塞复进簧作用下复进,枪机框在被活塞撞击后,靠惯性带动枪机后坐完成抽壳等动作;而AK47突击步枪使用的是活塞长行程原理,活塞杆和枪机框是连接在一起的,在自动循环中活塞杆与枪机框全程一同运动。
AK步枪的枪机框和活塞杆是一体的
分解后的Vz.58自动机,中间带拉机柄的是枪机框,枪机框下面一排从左到右是击锤、枪机和闭锁卡铁,再往下放的是活塞杆和活塞杆复进簧。Vz.58是活塞短行程自动武器,所以活塞和枪机框是分离的,活塞杆有独立的复进簧。
2、两者枪机闭锁方式不同
AK47、AKM到小口径的AK74,枪机闭锁方式一直没变,是枪机旋转闭锁,依靠枪机框上的螺旋导槽和枪机上的凸笋配合,把枪机框的前后直线运动变成枪机的旋转运动,实现和枪管节套的开锁、闭锁的。
Vz.58的闭锁方式和AK步枪完全不同,它不是旋转闭锁,而是类似瓦尔特P38手枪的卡铁摆动闭锁。Vz.58的枪机框和枪机之间有一个卡铁,卡铁可以上下转动。当枪机框推着枪机复进到位时,枪机框上的闭锁斜面推这个闭锁卡铁下降,卡入机匣下方的闭锁槽内,此时枪机框、枪机、机匣被锁在一起,构成闭锁状态;当导气活塞推动枪机框后坐时,枪机框上的开锁斜面把这个闭锁卡铁“铲”起来,和机匣脱离,此时枪机就开锁,枪机框带着枪机后坐。
Vz.58步枪枪机,枪机上套着一个可上下转动的闭锁卡铁,旁边放的是击针。
开锁过程(a-b):枪机框后坐大约22mm自由行程后,开锁斜面带动卡铁向上转动,把卡铁铲起来,卡铁下方与机匣脱离,完成开锁动作。
闭锁过程(c-d):枪机框推枪机复进,卡铁运动到机匣闭锁卡槽时,枪机框上的闭锁斜面把卡铁往下压,和机匣扣合,再完成最后22mm自由行程,完成闭锁动作。
Vz.58突击步枪使用这种卡铁摆动式闭锁机构,枪机框和枪机两个运动件的导轨高度差较大,增大了运动时的力矩,使机框的能量损耗加大,影响机构动作可靠性;机框带动枪机是通过中间件闭锁卡铁来实现的,在复进时产生楔紧现象,加大摩擦阻力也影响了机构动作的可靠性,推弹阻力较大。在对越自卫还击战时期,我军从越军手中缴获过Vz.58突击步枪,并对其进行过测试,发现浸河水试验时,每发弹都出现推弹不到位的情况,说明这种结构的可靠性并不好。
Vz.58的卡铁摆动式闭锁机构还有个问题,就是在分解结合的时候如果漏装了闭锁卡铁,自动机组件还是能顺利装进机匣,还是能击发,但此时变成了无刚性闭锁的自由枪机式武器,发射的却是步枪弹,威力比手枪弹大得多,枪机会在膛压很高的时候抽出弹壳,发生炸壳等严重事故。
3、两者击发机构不同
AK步枪的击发机构为击锤回转式,有一个做旋转运动的击锤打击击针,单发和连发是靠机匣右侧的拨片控制单发阻铁来完成的,详细的工作原理可以看彩云之前发过的文章:烧脑技术流:AK47是如何工作的?
而Vz.58的击发机构和AK步枪截然不同,它使用的是平移击锤。在Vz.58的机匣内有一个空心圆管,这个圆管就是击锤,击发时阻铁下降释放这个圆管,使它在击锤簧作用下水平向前运动打击击针发火。另外,Vz.58步枪的保险/单连发选择杆位置和AK不同,在机匣右侧握把上方,实现单发连发的方式也和AK步枪完全不同。
Vz.58的保险/单连发选择杆在机匣右侧小握把上方,和AK完全不同。
4、装填方式不同
虽然AK步枪和Vz.58步枪都使用30发弹匣供弹,但是两者的弹匣不通用,Vz.58弹匣上有空仓挂机让位缺口,当打光最后一发弹时,托弹板上升把机匣内的空仓挂机抬起,枪机框就被挂在后方。之所以要设计空仓挂机功能是因为Vz.58还有个复古的功能——不但可以直接换弹匣再装填,还可以用10发桥夹再装填,用桥夹装填时,拉枪机拉柄向后挂住,使用桥夹从机匣上方的装填口压弹,压满弹匣需要3个桥夹,压弹完毕后稍向后拉枪机拉柄再松手,枪机框就复进推弹上膛。
Vz.58可以使用桥夹装填,枪机有空仓挂机功能,这是AK突击步枪没有的。
这里稍微跑个题,说一下空仓挂机。空仓挂机功能在步枪上的历史比较长,甚至比自动武器的历史更长。在很多旋转后拉枪机步枪上,当弹仓内最后一发子弹击发,拉枪机抽壳后,枪机会被空仓挂机装置顶住,推不动,提示射手子弹打光了,要装填了,避免射手做多余的推“弹”上膛,空枪击发动作。
到自动步枪时代,有很多早期的半自动步枪还是固定弹仓的,需要用桥夹或者漏夹装填,甚至有些自动/半自动步枪使用了可卸式弹匣,但出于思维惯性,装填方式还是以桥夹为主,随枪配备的备用弹匣很少,只是作为弹匣损坏的备件来用,所以空仓挂机功能还是必须的——没有空仓挂机,就无法用弹夹装填。
美国的M14自动步枪,虽然它使用可卸式弹匣再装填,但是还保留了桥夹装填功能。
到今天,现役的各种军用自动步枪无一例外是靠直接换弹匣来再装填的,战场上判断弹药打光也不需要靠空仓挂机来提示——扣扳机打不出子弹,就是打光了。如果害怕子弹毫无预兆地打光,也有办法,在弹匣最下方压几发曳光弹,打着打着看到曳光弹了,就知道要打光了。所以理论上说,现代军用自动步枪已经不需要空仓挂机了。
至于今天为什么还有不少自动步枪保留了空仓挂机,更多的是出于习惯,还有就是对新兵比较友好——实弹射击训练中枪不响了,看看枪机挂在后方了,知道是打光了,否则总有几个二傻子神经兮兮,枪声一停就举手:“报告班长!我的枪坏啦!”
配件方面,Vz.58突击步枪配有刺刀,刺刀形式为尖头双刃匕首式,使用时装在枪管下方的刺刀卡笋上,不作为刺刀用时也可以当匕首用。
Vz.58的刺刀
有的型号的Vz.58在机匣左侧有瞄准镜导轨,可以安装各种光学瞄准镜和夜视瞄准镜,在当时夜视瞄准镜使用的是主动红外式夜视仪。这种加装导轨的Vz.58叫做Vz.58Pi,即所谓的夜战型。
老照片中的捷克斯洛伐克人民军,这就是一支装了主动红外夜视仪的Vz.58Pi。
此外,Vz.58还可选配一个轻便的两脚架,便于卧姿架枪射击。
加装两脚架的Vz.58
有这么一种说法,说我国的81式枪族很大程度上借鉴了Vz.58突击步枪。相信这种说法的人轻武器知识要比相信“81式是山寨AK”的人强一些,至少知道Vz.58和81式都是活塞短行程导气式原理,但是他们忽略了两个枪闭锁方式和击发机构完全不同——81式和AK一样的,都是枪机旋转闭锁,Vz.58是卡铁摆动闭锁;81式的击发机构还是回转击锤,Vz.58是平移击锤。所以说我国81式枪族借鉴了Vz.58这个说法是不确切的。
除了在捷克和斯洛伐克军队使用外,Vz58突击步枪也大量出口到其他国家,在全世界有90多个国家或地区武装使用这种武器,但是和AK系列突击步枪比,Vz.58的使用量明显要少,所以这是一种比较冷门的武器。
还在使用Vz.58突击步枪的捷克军队
印度也是Vz.58的用户——这个国家的轻武器简直可以开博物馆了!
阿富汗武装人员,它用胶带把两个30发弹匣捆在一起
接受检阅的伊拉克新政府军,他们的万国牌武器里也有Vz58
越战题材电影《全金属外壳》剧照,这也是一支Vz.58
作者:某乎的彩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