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线机

弄潮当女诗人撞进绿色方阵何秋生

发布时间:2023/2/17 21:54:51   
北京专业酒渣鼻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zd/210310/8733705.html
                            

原创何秋生上海纪实

一个有希望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一个经历苦难而走向复兴的国家,不能没有英雄。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理解并崇敬那些替我们赴汤蹈火、负重前行的英雄……

——题记

如果把《永不褪色》《风展红旗》《医者长征》《赴汤蹈火》这铿锵激昂的四部军事题材长篇报告文学摆在你面前,你很难会把著作的作者同一个清秀娇弱的女子联系在一起。

对,杨绣丽,她就是这四部军事题材长篇报告文学的作者。就是这么一位文文弱弱的女子。一位步履轻盈清清雅雅的女诗人。一位轻声细语笑口常开的女作家。

黄浦区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是上海市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经济中心。黄浦区驻军不算多,但黄浦区却有“南京路上好八连”、“南京路上学八连模范武警十中队”和“全国模范消防中队”等英模连队的“集结地”。本着“拥军优属,固我长城,进一步弘扬人民解放军英模精神”为宗旨,黄浦区领导决定,请作家为三个英医院,分别创作一部长篇报告文学。或许因我是上海作协会员又在区拥军优属基金会兼职,因此被区领导赋予我这个项目牵头人和联络人的任务。于是便有了走近杨绣丽这位才女的机会。

透过两片清清的眼镜片,我感受到女诗人那双眼睛闪烁着智慧与灵气。随着合作的时间越长,越觉得女诗人身上的不凡。

(一)

女诗人杨绣丽的笔很温柔。温柔的笔下所流淌出来的诗行,能催人入梦,能化羽成蝶,能教人坠入爱河。比如,你在她《梦中的新嫁娘》《城市像琥珀般的花园》《雪山的心跳》《彩虹经天》等诗歌、散文集中,你能看到,在秀丽的笔下,你能触摸到莽莽雪山的心跳,你能闻到淅淅春雨的低吟,你能看到微微秋风的笑脸,你能呼吸到现代城市给你带来的那种可人的新鲜气流……

女诗人杨绣丽的笔很阳刚。阳刚的笔下,能让一个个铁骨铮铮的血性汉子,耀然纸上;能让一块块绿色方阵,始终以昂扬的战斗姿态,站立东方;能让一座座雪山更加坚挺,能让一条条河流呼啸向前……

生活中的杨绣丽就是很典雅的那种江南淑女,无论面对众人的褒与贬,她总是嫣然一笑,近视镜片后面的那双眼睛,便格外显得温纯与智慧。于是,她给人留下的印象,总是那样诗意化的美好。

那天上午,黄浦区拥军优属基金会班子成员在开会讨论“首届军民融合贡献奖”的时候,关于提到地方这一块名额给谁的问题时,与会人员几乎异口同声喊出——“杨绣丽”!

一位女作家女诗人,为何那样赢得这么多老军人的一致赞同?毋庸置疑,这肯定与她为黄浦区创作《永不褪色—南京路上好八连纪实》《蹈火英雄—全国模范消防中队纪实》《风展红旗——“南京路上学八连模范十中队”纪实》《医者长征》这四部红色长篇纪实文学分不开。

记得当初黄浦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区拥军优属基金会会长张武平提出,商请市作协委派作家为黄浦驻区担纲四部长篇纪实文学创作时,作协领导不容置疑地推荐了杨绣丽。

一开始,有不少同志还有些顾虑。认为一个写诗的,而且是这么一个柔弱的女子,能走进部队,融入部队,写出军魂,写出军人的阳刚之气吗?……

七年后的今天,当杨绣丽把这《红色四部曲》摆在世人面前并引起社会热烈反响时,一个“问号”被拉直,拉成了感叹号。

《四部曲》约有八十余万字,我不一一细说,但可以从中摘几朵浪花奉献给热心的读者。

“那天,正好下着滂沱大雨,格斗训练就在滂沱大雨下进行,场上训练的正是上海的尖刀力量中最锐利的那一抹刀锋——南京路上好八连的战士……”

“在这个绿色方阵中,我能感受到他们那一身的钢筋铁骨,那满腔的赤诚热血……”

“人性与血性,从来水火相融……我最想说的是,一个有希望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一个经历苦难而走向复兴的国家,不能没有英雄。一个企盼平安的城市,不能没有自己的保护神!但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理解并崇敬那些替我们赴汤蹈火负重前行的英雄!……”

“我写作的《风展红旗》这部作品想要表达的军人血性、军人士气,既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精神,也是长存于我们这个民族血脉里的一股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浩然正气’,这股英勇无畏、一往无前的‘气’是打赢战争必不可少的‘精神刀锋’,也是我们这个民族自立于世界之林、不断前进的复兴底气。如果这部作品能使得这股‘浩然正气’更充沛于天地之间,则幸甚!……”

《风展红旗》首发式

我在杨绣丽《红色四部曲》的章节中,每每读到这些文字时,总有一种汹涌澎湃、热血沸腾之感。总能感受到一位女诗人女作家,内心闪亮的民族之魂,感受到那个柔弱身躯内一团民族之火在熊熊燃烧。于是,我们就会更加感觉到,绣丽这样一位女诗人,在写作这三部曲时,她不仅真正走进了军营,而是真正走进了这个绿色方阵的灵魂世界!她俨然已经是一名战士。难怪部队领导从头到脚发给她一身军装,说:“杨老师就是我们的荣誉军人,编外指导员!”

……

(二)

与绣丽接触这些年来,就觉得她的身上满是铁骨柔情。绣丽是位才女,且天生丽质,与生她养她的崇明岛一般风光秀丽景色怡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崇明岛这块风水宝地养人,养出了许许多多的才子佳人。杨绣丽就是得崇明岛的灵气,汲取中华文化之大观,孕育出了一身才气和灵气。可以说,杨绣丽就是锦绣崇明创作出的优秀作品之一。我之所以用这样一种语言来褒奖绣丽,除却才情,首先是她的人格魅力所感动。

曾经印象极深的一个场景。就在《四部曲》的第三部《风展红旗》的书稿征求意见会上,与会代表来自各界各层面,尤其是中队、支队和总队的历届领导。大家准备充分,发言踊跃,有的甚至一句话一个细节,都谈得很动情。大家普遍意见均认为,一个地方女作家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写出这样一部优秀的著作,实属不易。就在大家纷纷赞扬的时候,一位老领导突然桌子一拍,说:“我不满意,不是一般的不满意,而是相当的不满意!你这个女同志,是哪个单位的,谁叫你来写这本材料的,材料不像材料,小说不像小说,部队就是一二三四五方框加直线,哪有那么多扭扭捏捏儿女情长的东西……”说话间,声音嘶哑,两手发颤。

我就坐在这位老领导的对面,听他这么一通发言,我真有些坐不住了。怎么可以这样不懂得尊重人,不尊重一位女同志女作家,我差一点也拍案而起……

多年的带兵经验告诉我,每当领导批评过火或心灵受到伤害,男兵多数或如公牛一般向对方发起攻击,或者跟酒瓶过不去,喝成天旋地转墙倒人不倒;而女兵则多数选择哭天抹泪跟毛巾纸巾过不去……这时,我悄悄瞄了绣丽一眼。只见她依旧那副春风拂面泰然自若的表情,认真凝神地听着对面那位老领导的“教导”,还细心地记着笔记。

就在我欲言又止的时候,这位老领导的老政委张武平会长说话了。他说:“这是我们请来的上海市作家协会的著名女作家女诗人杨绣丽杨老师,你说的‘材料不像材料’,我告诉你,这就不是你说的那个一般的材料,是文学,是用文学的语言和形式,叙述真实的故事,叫长篇纪实文学。你老兄不了解情况,上来乱放炮……”

当老领导正批评着对面刚才发言的那位老领导时,杨绣丽赶忙圆场,灿烂地笑着解围说:“没关系,没关系,我就想多听听大家的意见和想法……”

其实,当时我确实有些不敢正面去看杨绣丽,生怕她这么一个柔弱的女子在这种莫名其妙的批评声中挺不住,正拾巾抹泪。看来是我低估了杨绣丽所能容纳和承载的胸襟了。

散会后,历届老领导们走进盥洗室,在一边做好“放松工作”的同时,一边还在对杨绣丽的这部《风展红旗》长篇纪实文学,赞不绝口。同时老同志们利用这个机会,集中火力“批斗”刚才那位乱放炮的老领导(他们都是知根知底的老战友)。而杨绣丽却独独的在楼梯口等候那位老领导的出来,专门向他讨了电话,加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333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