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线机

2018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知识

发布时间:2022/10/22 22:01:32   
四川白癜风微信交流群 http://nvrenjkw.com/nxzx/5718.html

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笔试

说教师安徽分校·《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终极押题卷(一)

考生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考点、准考证、座号。同时在答题卡背面左下角填写姓名和座号,每个书写框只能填写一个阿拉伯数字,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2.请考生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姓名、准考证号、座号与本人姓名,准考证号、座号是否一致。

3.答题前,请仔细阅读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答选择题时,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符号。

4.答其他题目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务必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6.本考试为闭卷考试。满分分,考试时间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的提出者是()

A.苏格拉底B.柏拉图C.夸美纽斯D.杜威

2.“教育在于使青年社会化———在我们每一个人之中造成一个社会的我,这便是教育的目的。”

这句话体现的教育目的观是()

A.个人本位论B.文化本位论

C.社会本位论D.科学本位论

3.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

A.柏拉图的《理想国》

B.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又译《论演说家的教育》)

C.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4.下列选项中,不受政治经济制度影响的是()。

A.教育的领导权B.受教育的权利

C.教育目的D.教育结构

5.从教学评价的功能看,可将教学评价分为()

A.正式评价与非正式评价B.配置性评价与诊断性评价

C.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D.常模参照评价与标准参照评价

6.“孟母三迁”的故事中孟母采用的德育方法是()

A.奖惩法B.榜样法C.陶冶法D.说服法

7.当有学生中暑时,下列选项中做法错误的是()

A.将病人搬到阴凉通风处B.用浸湿的冷毛巾敷在头部

C.让病人躺下,垫高头部D.服用仁丹或十滴水等药物

8.魏征曾对唐太宗李世民说:“嗜欲喜怒之情,贤愚皆同,贤者能节之,不使过度;愚者纵之,每之所失。”这说的是意志要有()

A.自制性B.果断性C.坚韧性D.自觉性

9.临近期末考试,小明根据考试范围安排自己的复习进度。这种策略属于()

A.计划策略B.监控策略C.调节策略D.时间管理策略

10.在学过“正方体”“长方体”等体积公式后,学习“一般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这属于()

A.并列结合学习B.下位学习C.派生类属学习D.上位学习

11.我国小学阶段儿童品德发展的“关键期”是在()

A.三年级上学期B.三年级下学期C.四年级上学期D.四年级下学期

12.对于一个过分害怕猫的学生,我们可以让他先看猫的照片、谈论猫,再让他远远观看关在笼中的猫,让他靠近笼中的猫,最后让他用手触摸猫,逐步消除对猫的惧怕反应。这种方法在心理治疗中称为()

A.松弛训练B.肯定性训练

C.系统脱敏疗法D.合理情绪疗法

13.将一门学科的内容按照逻辑体系组织起来,前后内容基本不重复。这体现的课程组织形式是()

A.逻辑组织B.直线式组织C.心理组织D.纵向组织

14.教育相对独立形态形成的标志是()

A.专业教师的出现B.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C.学校的出现D.社会对教育的需求

15.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注重因材施教,这体现了教师劳动的()

A.长期性B.示范性C.主体性D.创造性

16.“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

A.遗传因素B.环境因素C.学校教育D.个体因素

17.在德育工作中,教师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方法称之为()

A.说服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陶冶教育法D.实际锻炼法

18.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是()。

A.教育目的B.教育方针

C.教育目标D.培养目标

1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广义的反思包括对课前设计的反思、教学过程的反思和课后的反思

B.狭义的反思是对课堂行为的反思,也就是实践后的反思

C.教学反思的主要部分是指狭义的反思

D.按照反思的对象,可以分为个体反思和群体反思

20.下列关于班主任在编排座位和管理时应注意的事项中,错误的是()

A.要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

B.要考虑不同类型学科上课需要

C.要考虑不同学生的视力、听力

D.要考虑学生的性别,小学男女生不可同桌

二、简答题(3小题,每题10分,共30分)

21.简述小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

22.简述确立教学目的的科学依据是怎样的。

23.简述教学的一般任务。

三、材料分析题(2小题,每题20分,共40分)

24.魏书生对刚接任的一个班级进行摸底测验,满分分的试卷,有个学生的语文只考了8分。魏老师找他谈话。谈话中,魏老师开门见山地说:“我听语文老师说,你上课根本就不听讲,是吗?”学生答:“是。”“听你父母说,你在家也不写作业,是吗?”学生回答:“是,我什么也不会,什么也不想做。”魏老师说:“你根本不听讲,不学习,还能考8分,说明你挺聪明的,要是你稍微努力一下,肯定会比这次考得好。”魏老师把他叫到自己跟前打开试卷,帮他分析每一道题,哪些是只要去学习记忆就可以掌握的,哪些是需要努力就可以完成的。在以后的日子里,魏老师允许这个学生上课不听讲,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进行学习;在期中考试他考了40多分。之后魏老师继续帮他检查学习效果,帮他确定学习内容,不断地督促、检查他的学习落实情况。到期末考试的时候,他已经可以考到70多分了。就这样魏老师转化了一个语文成绩很差的学生。

问题:请用教学原则和教学评价理论对该案件进行分析。

25.一个女生把一个男生写给她的情书交给了班主任。为了严厉教育学生,班主任对这个男生进行了严厉的批评;为了“杀一儆百”,班主任在班会课上公开了情书,导致该男生最终退学。

问题:请用德育规律和德育原则对该材料进行分析。

四、教学设计题(1小题,共40分)

26.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富饶的西沙群岛

西沙群岛是南海上的一群岛屿,是我国的海防前哨。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

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青的,绿的,淡绿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

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海参到处都是,在海底懒洋洋地蠕动。大龙是全身披甲,划过来,划过去,样子挺威武。

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有的全部布满彩色的条纹;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好看极了;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刺儿,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海滩上有拣不完的美丽的贝壳,大的,小的,颜色不一,形状千奇百怪。最有趣的要算海龟了。每年四五月间,庞大的海龟成群爬到沙滩上来产卵。渔业工人把海龟翻一个身,它就四脚朝天,没法逃跑了。

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岛上有一片片茂密的树林,树林里栖息着各种海鸟。遍地都是鸟蛋。树下堆积着一层厚厚的鸟粪,这是非常宝贵的肥料。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我们祖祖辈辈生长的地方。随着祖国建设事业的发展,可爱的西沙群岛必将变得更加美丽,更加富饶。

(1)如指导中年段小学生学习上述内容,试拟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15分)

(2)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简要设计课堂教学环节并简要说明理由。(25分)

一、单项选择题

1.D题干描述的是杜威的教育观点。

2.C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有荀子、柏拉图、赫尔巴特、涂尔干、纳托普、凯兴斯泰纳、孔德、巴格莱等。题干的描述出自涂尔干。

3.B古罗马的昆体良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他的《雄

辩术原理》(又译《论演说家的教育》)是西方第一本教育专著。

4.D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决定着教育目的、决

定教育内容。

5.C略。

6.C题目描述的是德育的陶冶法。

7.C有人中暑时,首先将病人搬到阴凉通风的地方,让病人躺下,但头部是否需要垫高应视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然后解开病人衣领,用浸湿的冷毛巾敷在其头部,再服用一些仁丹或十滴水等药物。

8.A意志的自制性是一个人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言行的品质。题干中的“节之”“纵之”说的是一个人是否善于控制自己、约束自己。

9.A计划策略是指根据认知活动的特定目标,在认知活动开始之前计划完成任务所涉及的各种活动、预计结果、选择策略,设想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预估其有效性的策略。题干所述符合计划策略的概念。

10.D上位学习又称总括学习,是在学生掌握一个比认知结构中原有概念的概括和包容程度更高的概念或命题时产生的。上位学习遵循从具体到一般的归纳概括过程。学生在学过“正方体”“长方体”等体积公式后,再学习“一般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就体现了上位学习的概念。

11.B小学阶段的品德过渡性特点,是品德发展过程中的质变的具体表现,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着一个转折期,即儿童品德发展的“关键年龄”。研究结果认为这个关键期大致在小学三年级下学期前后,但是由于教育工作上的差异,前后有一定的出入。

12.C系统脱敏法是指当某些人对某事物、某环境产生敏感反应(害怕、焦虑、不安)时,我们可以在当事人身上发展起一种不相容的反应,使其对本来可引起敏感反应的事物,不再发生敏感反应。

13.B题干描述的是直线式课程组织形式。

14.C奴隶社会里,出现了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产生了学校教育,使教育从社会活动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形态。

15.D因材施教体现了教师劳动的创造性特点。

16.B略

17.C教师利用自身的教育因素教育学生属于陶冶教育法。

18.A略

19.D按照教学反思者的人数,可分为个体反思和群体反思。

20.D小学生的性别意识不强,男女生可同桌。

二、简答题(答案要点)

21.(1)小学生的有意记忆明显增强;(2)小学生的意义记忆迅速发展;(3)小学生的抽象逻辑记忆水平逐步提高。

22.首先,教育目的的确立要依据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需要。这就使得教育目的有

了历史性、时代性和社会性,在阶级社会中又有阶级性。

其次,教育目的的确立要依据个体的身心发展需求。教育目的直接指向受教育者,它预示着

受教育者的身心发生社会所需要的变化,因而教育目的必须考虑受教育者的生理和心理特

征。教育目的是通过各级各类教育实现的,因此也必须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204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