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线机

不计黑白,无论东西朱松纯教授谈赤壁赋文章

发布时间:2023/3/13 0:50:48   

作为朱松纯教授《三读《赤壁赋》,并从人工智能的角度解读“心”与“理”的平衡》的读后感,围绕着对人工智能为“心”建模的思考,这篇笔记是一群研究哲学、文学、艺术、数学的朋友与计算机科学家和软件设计者认真的聊天,很有意思。希望引起关于人工智能、哲学和计算机科学有意义的讨论。

杨志宏、芝人、孙卫民、高古哲、唐黎虹、陈颍、费腾、蒋轶(按与志宏讨论时间顺序排序)

年12月~年2月

目录

志宏讲解成文经过

引子

1、通用人工智能与强化学习

第一部分

2、为“心”建模是个具有普遍性的问题,也是一个科学的问题

3、人类的思想史是对人心建的模型集合的一部分类史

4、各种哲学思想也是模型的集合

第二部分

5、已有模型对新的模型可能的借鉴意义:谈主观客观心学理学之说

6、已有模型对新的模型可能的借鉴意义:谈U=V的分析

第三部分

7、谈心与欲的思想史

8、谈大一统、整体观

9、谈文理科、大道至简、人文科学是科学

10、讨论理性、直觉、逻辑等概念

11、谈关于中国古典文化作为参考的情境,以及认知偏见

第四部分

12、模型的演化案例:从类比谈启发性思维的前世今生

13、模型的演化案例:关于计算机科学与哲学,如果亚里士多德或者维特根斯坦还活着......

14、中文屋子和交互式证明

为了开始的尾声

15、不计黑白、无问西东

参考文献

志宏讲解成文经过

年12月,朱松纯教授把《三读赤壁赋,并从人工智能的角度解读“心”与“理”的平衡》(以下简称朱文)草稿发来,请我提一下意见。文章构思宏大,领域涉及广泛。为求严谨,我分别请教了研究哲学、文学、艺术的朋友。各位朋友把他们的看法一一认认真真发来。稍稍整理后我把各种看法转给朱教授。我很高兴地发现成文中做了一些修改。

这段时间,我又陆续收到另外一些未必从事过科学研究工作的朋友的热情洋溢的读后感。感动于大家对这个话题的关心,我觉得有必要把朋友和我的学习、交流、思考所得交给读者,旨在交流思想,作为一个如果主观上希望尽量科学的和尽量靠近现代学术规范的案例,理性地探讨人工智能与人这个紧叩人心的大题。

计算机科学一直就是门交叉科学。近90年来,它一直受到全世界全社会最灵敏的头脑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364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