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机器人,也许很多人就会立即想到日本的机器人老婆,她们外貌酷似人类,而且可以定制成明星的模样,可以说美若天仙,这完全依赖于制造者的构想和产品需要者的要求。但是,我们的科技还远远达不到真正机器人老婆的需求,也就是在外貌上长地得像而已。但是,机器人确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在工厂里,机器人帮助人从事着枯燥的工作,在生活里,扫地机器人帮助人类从繁忙的劳动中解放出来,机器人在我们的生活中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历史上最早的机器人是谁制造的呢?据科学家研究考证,如果从机械的角度来看,鲁班无疑是制造机器人的先驱。鲁班是春秋时期的鲁国人,也就是现在的山东,和孔子是老乡,我们不得不敬佩山东在中国的历史上的卓越贡献,也不得不佩服古代山东人民的智慧。有一个故事大家耳熟能详,现在被大家改编成了搞笑的短剧。在王允的《论衡.儒增篇》说“巧工为母作木马车,木人御者,机关备具,载母其上,一驱不还,遂失其母。大概意思就是鲁班为母亲做了一个木马,可以载人,而且操控性强,他的母亲对这部机器很感兴趣,于是发动了引擎,结果忘记告诉他的母亲刹车在哪里,结果去了远方没有回来。又有传说,在唐朝的酉阳杂俎》记述,鲁班曾远离家乡做活,因为念妻心切,就做了一只木鸢,只要骑上去敲几下,木鸢就会飞行起来,没过多久,鲁班的妻子怀孕了。且不说这些故事的真实性,可见在古代,已经有发展机器人代替人类劳动的意识,而且很多人为之付出了实践。在古代,并没有引擎这一说,而且对机器人的动力只字未提,只是说启动机关后就可以运行前进,这对于现代人来说,无疑是最环保不过的事情。因为无需添加石油,无需使用电力。下面,我们来细细探究中国古人类发明的机器人是依靠什么来驱动前行的。与鲁班同一时期的墨子,是一名科学家,他在制造方面,绝对不会落后于鲁班。他的发明风筝大家一定最为熟悉。墨子不但有思想,而且在力学、声学、光学方面都有一定的研究,也是百科全书式的人物,在这一点上,丝毫不亚于欧洲的达芬奇。古代最为有名的机器人无疑就是木牛流马,这与鲁班的机器人异曲同工,但是他们是靠什么动力驱动的,这一点和埃及的金字塔一样,大家都在猜测,没有定论。但是目前,TheoJansen荷兰艺术家,他花费16年创作一种新形式的动力学雕塑“Strandbeests”(仿生兽),犹如游走荷兰海岸线的木质动物园。这种机器人搭载风能,通过游丝的翅膀扇动并泵入空气再接通电源,行走的雕塑看起来像是活着一样。他们以运动腿关节的方式移动,并保持稳定和水平。通过木牛流马的名称来看,机器人的行动方式应该像水一样流动,如果猜测正确的话,荷兰的这位艺术家真正的还原了古代机器人的动力原理,是风驱动了机器人的前行。在古代,群众在生产生活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但是由于很多原因,很多科学技术流失殆尽,让人扼腕痛惜,但是科技不仅仅是现代才有的,古代的科技有时候比现代人的更加先进。希望我们能从古人的智慧中吸取经验,造福人类。如果大家还知道哪些古代的科学技术没有流传下来,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和小编一起探寻未解的奥秘。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gx/79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