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直线机 >> 直线机发展 >> 他开办过人类史上第一家理工学校,鲁迅称他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放风筝是一件既开心又有益身体的运动,老少咸宜。但是,你知道风筝最早是谁发明的吗?他就是由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大思想家墨子发明的。
当时墨子用木头为原料,花了三年的时间,做成了木鸟。有风的时候,可以在空中飞上几天都掉不下来,这就是人类最早的风筝原型。后来经过不断改进,才有了今天的用纸做的风筝。
我们今天要说的这个主人公就是墨子,鲁迅曾称他是中国的亚里士多德。
春秋战国时期,是思想和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群星闪烁的时代,百家争鸣,与同期古希腊文明交相辉映。但是后来历史发展到汉朝时,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于是除了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以外,其他所有的文化都消失了。
而以墨子为代表的墨家,曾在春秋战国时期唯一可以与儒家相抗衡的学派。我们今天一起来走进墨子,走进墨家,去追寻一下为何盛极一时的墨家会消失呢?
墨子的早年经历
公元前年,墨子出生在鲁国的一个平民家中(又有人说是宋国人)。他的祖先曾是皇室贵族,因为政治原因被贬为平民。所以,即使墨子家里生活艰辛,然而他的父母仍然保持让他接受必不可少的文化教育。
少年时代的墨子,曾经做过牧童,学过木工,他的木工手艺比鲁班还要高超。后来,他决心外出寻访名师,学习治国之道,恢复自己先祖曾经有过的荣光。
于是,年轻的墨子穿着草鞋,步行天下,开始在各地游学。此时儒学思潮最盛,于是他拜师于儒家,学习儒学。随着学习的深入,他发现儒学的思想中有些他非常不认同的地方,为了追寻自己的内心,他摒弃儒学,自己创立新学说,也就是墨学。
他开始在各地聚众讲学,很多的手工业者和下层士人开始追随墨子。墨子便开设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设有文、理、军、工等科的综合性平民学校,这时墨子30岁。
墨子为了扩充队伍,广泛收徒,于是队伍不断壮大,逐渐形成了声势浩大的墨学学派。并成为唯一一家能与儒学抗衡的学说。
如果你认为墨子只是一个思想家,那就错了,他绝对称得上是一个通才,精通军事、政治、哲学、物理、数学、机械制造等各个领域。
个人成就等于整个希腊
墨子终其一生都在为自己的墨学所奋斗。当代学者杨向奎说,“墨子在自然学上的成就,决不低于古希腊的科学家和哲学家,甚至高于他们。他个人的成就,就等于整个希腊。”
他的思想意识是绝对超前的,这也许和他的生活环境,以及接触的人或事有很大的关系。在那个刀光剑影的社会,他看到了太多的农民因为战争而流离失所,民不聊生。上层社会的相互倾扎,尔虞我诈,争权夺利,君主的昏庸无能,淫乱纲常等等。于是他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等政治主张。
概括起来就是平等、博爱、和平。
人与人之间没有阶级地位的差别,崇尚“平等”;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友爱,爱别人如同爱自己,也就是“博爱”;国与国之间减少战争,维护世界“和平”。
作为一个曾经的儒学学生,他为什么会背叛儒学呢?我们在他的政治主张里面就能找到答案。
第一个,也是最大的区别就是关于命运的阐述。
儒家认为“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人的命运是由天决定的,这辈子你就应该是劳苦命,你要认命,不要和天做无谓的斗争。
而墨子不相信命运,他认为人的富贵与贫贱不是上天注定的,而是“强必贵”“强必饱”“强必暖”。你是贵族不是因为你命里注定,而是因为你比别人强大,从而打破了贵族的神秘感。
第二个,关于王道的阐述
儒家认为天子是神的化身,是最高统治者。
而墨子认为,统治者,应当由老百姓来选择他们心目中的“贤”,立以为天子,各级官员可以“尚贤”。哪怕是最底层的农民,只要有才能,也应当被推举。
然而,放在两千年前,墨子的这些新颖的主张,俨然挑战着当时的社会等级制度,与统治者相对立,注定不会被统治者接受。特别是当大一统的国家政权建立后,“独尊儒术”成为了主流,墨家的空间,自然也越来越狭窄。
墨守成规
墨守成规,是一个成语,我们现在是说一个人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是一含有贬义的,而这个成语的出处来自墨子。
宋昭公时,墨子曾做过宋国的大夫。
楚惠王想要攻打宋国,找来当时手艺高超的鲁班为他设计攻打宋国的工具。鲁班为楚国设计了一种云梯,可以攻城,也可以用来站在高处侦察敌情。
此时的墨子正在齐国出使,听到这个消息后,急忙赶往楚国。他走了十天十夜,最终到了楚国的郢都。到达楚国后,他找到鲁班了一同去拜见楚惠王。
墨子竭力说服楚王不要攻打宋国,楚王被墨子说服,但是他又舍不得放弃新造起来的攻城器械,想在实战中试试它的威力。
墨子说,“那好,咱们就当场试试吧。”于是墨子解下衣带,围作城墙,用木片作为武器,让鲁班同他分别代表攻守两方进行演练。
鲁班多次使用不同方法攻城,都被墨子挡住了。鲁班攻城的器械已经使尽,而墨子守城计策还绰绰有余。
鲁班不肯认输,“我有办法对付你,但是我不说。”墨子说:“我知道你要怎样对付我,但是我也不说。”楚王听不懂,问是什么意思。
墨子说:“公输子(指鲁班)是想杀害我。你们以为杀了我,就没有人帮宋国守城了。我的三百多门徒早已守在那里,专等着你们去进攻呢。”
楚惠王无奈,叹气地说,“好吧,我们取消攻打宋国的计划。”这时墨子才带着胜利的喜悦告别了楚王。
这个故事代表了墨子的战略思想,就是“非攻”和“防守”。他认为,战争是凶事,要想获得天下,需要用德,而非暴力。
因为长期生活在平民阶层,他亲眼目睹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沉重无尽的灾难,贻误农时,破坏生产,抢劫财富,不劳而获,残害无辜,掠民为奴......
而对于弱者,由于经常受到强国的欺压,需要提前做好防守准备。因为墨子善“守”,后来就把牢守称为“墨守”。慢慢将这个“守”演化为守旧,后来就成了贬义词。
然而,在战国时期,大国攻打小国,强国侵略弱国成为一个常态,统治者的目的不是为了德,而是为了要兼并。他的这一思想与当时所处的时代自然是格格不入。所以碰壁的事情时有发生。
墨子也学孔子一样周游列国,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然而却收效甚微。
当时,越楚两国战争不断。墨子的防御术远近闻名,越王便邀请墨子去越国,答应给他封官,并赠送五百里封地。墨子对这些都不在乎,他只有一个要求,就是要让越王听他的劝告,按照他的道理去办事。越王自然不同意,这事也就吹了。
还有一次,齐国将要攻打鲁国,墨子对齐国的将领项子牛说,“攻打鲁国,是齐国的大错。从前吴王夫差向东讨伐越国,迫使越王勾践退守会稽山。向西讨伐楚国,迫使楚昭王退守随国。结果诸侯来报仇,老百姓感到劳苦,不肯为他效力,所以国家灭亡,自己也被杀死。由此可见,大国攻打小国,是互相残害,大国的过失必定反过来使本国受害。”
但是显然项子牛对墨子的这一套理论不感冒,没有听取墨子的意见,继续攻打鲁国。
其他方面的成就
墨子的世界观是多维的,除了道义主张,还有超前的科学思维。他做了大量科学实验,在力学、光学、几何学方面都获得了丰富的成果。
例如,
墨子发现井和罂有放大声音的作用,便在防守时加以巧妙地利用。
为了预防敌人挖地道攻城,墨子让人每隔三十尺挖一口井,将大罂置于井中。罂口用薄牛皮绷紧。然后让听力好的人伏在罂上进行侦听,以监知敌方是否在挖地道,地道挖于何方,而作好御敌的准备。
墨子谙熟当时各种兵器、机械和工程建筑的制造技术,并创造了不少的工具。除了我们前面提到的木鸢,他还是一个制造车辆的能手。可以在不到一天的时间内造出载重30石的车子。他所造的车子运行迅速又省力,且经久耐用,为当时的人们所赞赏。
年8月16日1时40分,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简称墨子号),在酒泉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
墨子最早提出过光线沿直线传播的观点,进行了小孔成像实验。首颗量子通信卫星以墨子来命名,是为了纪念他在早期物理光学方面的成就。
写在最后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们现在的很多人对于墨子和他的墨学知之甚少。即便是史学大师司马迁也是苦于资料不足,未给墨子单独立传,而仅用24个字就草草交代了墨子的传奇一生。
今天我把他简单的拿出来,就是想告诉大家,在多年前的古代,我国的科学启蒙已经开始出现了,如果没有出现断代,那我想世界的格局也许会有不同吧。
#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