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直线机 >> 直线机介绍 >> 华测导航研究报告卫星导航领军者,探索汽车
(报告出品方/作者:天风证券,唐海清,王奕红,余芳沁,缪欣君)
1.卫星导航领军企业,持续拓展产品边界助力业绩快速增长
国内卫星导航行业引领者,经营业绩稳健增长。上海华测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年9月,主营业务聚焦于高精度导航定位相关产品,历经多年发展业务覆盖全球,产品矩阵丰富,可在多个细分行业领域应用。公司持续稳健经营,加码研发,依靠技术实力筑造核心壁垒,支撑业绩持续稳健增长,-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达到31.84%,同时盈利水平突出,年毛利率与净利率分别为54.64%/15.22%。拓展新应用领域打开全新增长空间。公司持续开拓下游应用领域,探索产品应用边界。目前华测导航发力开拓汽车自动驾驶领域,利用卫星导航结合惯性导航赋能自动驾驶,综合性方案有望成为未来首选方案。目前公司已获取车规级认证,并斩获哪吒与浙江车企的定点项目,打开全新增长空间。
1.1.业务全球广泛覆盖,精细化管理+顶尖技术赋能业务发展
卫星导航领军企业,业务全球覆盖。上海华测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北斗高精度卫星导航定位相关软硬件技术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并为行业客户提供数据应用及系统解决方案,为中国北斗高精度卫星导航领域领先企业之一。公司围绕“一个核心、两个平台、三大应用”实施战略布局,专注高精度导航定位核心技术,持续打造高精度定位芯片技术平台和全球星地一体增强网络服务平台,应用方向包括导航定位授时、测绘与地理信息、封闭和半封闭场景的无人驾驶。
公司持续推进技术水平向世界一流迈进,是国家级项目承接者。上海华测导航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年9月,历经14年发展,于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创业伊始便研发成功锂电池内置主机的分体RTK,充分显示了华测集团的技术实力。年,华测研制的国内第一款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测量型GNSS接收机通过权威专家鉴定,自此开创测量型GNSS设备大规模普及的时代。年,华测正式推出了车载移动测量系统,标志着华测全面进军以三维激光扫描为主的全新测量领域。
围绕卫星导航与定位布局产品,应用领域广泛。公司以高精度导航定位技术为核心,经过多年的研发投入和探索,已经形成有技术壁垒的核心算法能力,拥有自主可控毫米级/厘米级高精度算法,具备高精度RTK、PPP、静态解算、网络RTK、精密定轨技术、组合导航定位技术、多源融合定位技术等完整算法技术能力。公司主要产品包括:①数据采集设备:高精度GNSS接收机、GIS数据采集器、三维激光产品、无人机遥感产品等;②数据应用及解决方案:位移监测系统、农机自动导航系统、驾考驾培系统等。
建立事业部进行精细化管理。公司针对不同的产品及解决方案设立专门的事业部进行管理。分别为GNSS、GIS、无人机、监控行业、移动测绘、农业导航、数字施工、海洋测绘、北斗导航应用等模块设有事业部。此外,公司拥有完善的研发、生产、市场、运营企业管理体系,并且根据不同的企业发展阶段和市场情况,不断优化调整公司管理运营模式,实现高效的组织能力,更好地支持公司业务发展。
1.2.管理层持股比例较高,技术+学术结合助力发展
公司股权结构相对集中,管理层持股比例较高。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为赵延平,直接持有公司21.50%的股权,通过持有宁波上裕投资管理合伙企业51.99%股权以及上海太禾行企业管理合伙企业97%的股权总共间接持有公司约18.30%的股权。公司管理层拥有较高持股比例,十大股东中包括朴东国、王向忠均为公司高层管理人员。
学术+技术背景结合,赋能公司长期战略发展。公司创始人赵延平技术员出身,曾任北京天拓基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董事朴东国同样技术出身,曾就任于浙江数源贸易、西湖电子集团;董事王向忠曾任华测伟业副总经理,具有扎实的技术基础和丰富的管理经验。同时,公司董事的学术背景深厚,有数位董事毕业于北大、浙大、同济等海内外一流高校,公司亦聘请时任同济大学教授和上海财经大学教授作为公司的独立董事。我们认为,产业实业与学术背景有机结合将赋能公司通过复合视角制定长期发展战略,助力公司持续成长。
1.3.业绩驶入快速增长轨道,技术实力保障出众盈利能力
业绩增长进入快车道,稳健发展未来可期。
营业收入来看,华测导航营业收入近五年持续维持20%以上的高增速,主要受益于政策持续推动地理信息产业以及北斗导航应用产业的发展,叠加公司自身大力拓展行业应用领域,外力拉动+苦修内功保障公司增长。年来,公司在全球疫情的情形下仍保持稳健经营,始终聚焦主营业务,把握行业机会和市场需求,通过研发投入持续强化核心竞争力。年,公司全年营业总收入19.0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5.02%。归母净利润来看,年公司净利润呈现负增长,近年来公司净利润恢复稳健增长,增速持续提升,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2.9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9.45%,主要得益于毛利率维持稳定同时进行费用管控。H1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1.35亿元,同比增长23.15%,净利润增速持续高于营收增速,公司盈利能力提升态势显现。
我们认为,公司持续稳健经营,不断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在行业领域内不断拓展市场份额,在行业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公司经营有望持续稳步发展,业绩已进入增长快车道,未来发展可期。
数据应用及解决方案占比显著提升,向下游应用方案延伸。年,数据应用及解决方案在主营业务中的占比达到32.30%,对比年有明显提升。此外,公司提出了为乘用车自动驾驶提供完整的高精度定位解决方案,预计项目周期为-年,数据应用及解决方案营收占比有望进一步提高。公司业务按行业可划分四大板块:1、建筑与基建,年营业收入8.60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为45.18%;2、资源与公共事业,年营业收入6.09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为31.99%;3、地理空间信息,年营业收入3.45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为18.14%;4、机器人与无人驾驶,年营业收入0.89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为4.69%。其中机器人与无人驾驶目前占营收比例较低,但我们预计其有望成为未来快速增长的板块,打开公司全新增长极。
维持稳定盈利能力,技术实力保障高毛利。公司坚持高精度卫星导航定位的业务方向。公司持续投入高精度GNSS算法、高精度GNSS芯片开发、精密定位定轨算法、卫惯组合导航算法、多源融合定位技术算法、SWAS广域增强系统等核心技术领域,保持公司技术先进性和夯实核心竞争力,同时,不断增强公司高精度定位芯片技术平台和全球星地一体增强网络服务平台的综合实力。强大的技术壁垒使得公司销售毛利率保持在50%以上,年公司毛利率稳中有增,全年实现毛利率54.64%。H1,毛利率维持上升态势,达到58.90%,领先技术实力保障毛利率维持较高水平。
细分各业务毛利率水平,数据采集设备毛利率不断提升。公司数据采集设备毛利率持续提升,年达到56.16%,超过数据应用及解决方案毛利率。四大板块细分来看,资源与公共事业相对毛利率较低(46.05%),其余三大板块毛利率均在50%以上,其中建筑与基建毛利率达到60.95%。
费用管控初有成效,持续加码研发保障竞争优势。年公司费用有所增加主要原因是公司为支持未来年度发展,加大了研发投入以及市场营销和管理体系建设,带来员工薪酬及相关管理费用较上年同期较大增长,同时年第一期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带来的股份支付费用导致管理费用增加。年后,公司三大费率总体保持平稳,年销售费用较同期有所增长主要系公司主营业务增长带来的费用增长,及在渠道开拓、销售体系建设上的投入加大所致。管理费用的增长则来源于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年分摊股份支付成本。Q1销售费用率与管理费用率有所上升,我们认为是短期影响因素下的波动,预计长期费用管控将持续。
公司研发投入不断加码。公司专注芯片、板卡、天线等基础器件,及测量测绘、精准农业、应急监测、自动驾驶等行业智能装备、解决方案的研发;同时不断推动和完善高精度定位、组合导航、机械自动化控制、人工智能、激光雷达系统等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截至年,公司已申请余项知识产权,其中专利余项,发明专利余项,拥有的已授权自主知识产权余项,其中专利余项,发明专利百余项,专利数量处于行业前列。公司持续加码研发保障核心竞争力强劲,技术实力驱动收入业绩增长,同时赋能如自动驾驶等新领域的开拓。
非经常性损益方面,公司收到较多政府补助,金额整体呈现持续增加的态势,年达万元,同比增长10.92%。公司政府补助来自于增值税即征即退、华测U9OA接口开发、科技创新专项资金及补助等多方面。我们认为该补助具有延续性,根据华测导航年度报告披露,公司递延收益中涉及政府补助项目仍较多,包括以色列地基增强系统建设升级及产业化项目、无人农场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示范项目等,期末余额较大,预计后续报告期政府补助或将维持持续增长。
1.4.股权激励绑定员工共同利益,激励目标彰显持续发展信心
发布股权激励草案,员工与公司共同扬帆齐力发展。公司于年10月发布“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拟向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及核心骨干共人授予不超过万股限制性股票,约占年激励计划草案公告时公司股本总额的2.%。此外年1月发布“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向公司董事兼副总经理王向忠授予不超过万股限制性股票。公司持续推动股权激励,绑定员工与公司的长期利益,赋能共同发展。
激励目标明确长期持续发展信心。在年股权激励计划中,公司规定业绩考核目标为年、年以及年的净利润增长率分别在年净利润的基础上增长不低于15%、30%和45%。年股权激励计划进一步延伸了考核年度,规定年和年分别在年净利润基础上增长不低于70%与%。测算得到-年公司净利润复合增长率约15%。我们认为,股权激励制定的持续且高增长目标彰显了公司整体对于未来发展机遇的肯定,是公司未来增长信心的体现。
2.传统+新兴应用齐发展,卫星导航市场空间广阔
2.1.卫星导航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北斗系统赋能国内产业增长
卫星导航系统提供定位服务,系统由三大部分组成。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是一个能在地球表面或近地空间的任何地点为适当装备的用户提供24h、三维坐标和速度以及时间信息的空基无线电定位系统。其包括三大组成部分:①地面控制部分:包括主控站、监测站、地面天线和通讯辅助系统(数据传输),用于采集监测站数据计算卫星轨道和时钟参数,并反馈给卫星。②空间卫星星座:发送卫星信号,依据其结构设计分布在3个或6个轨道平面上。③地面用户设备:捕获卫星信号,测量出接收天线至卫星的伪距离和距离的变化率,从而计算用户地理位置信息。
通过三圆交会原理进行定位。北斗导航三颗卫星通过三圆交会的方式来确定位置,将三圆相交的点按照离地心的距离不超过地球半径作为约束可以得到三维世界唯一解。之后利用原子钟,接收机端和卫星端同时对表来同步时间,计算时间标签的差异乘以光速便可以得到卫星和定位者的距离。导航系统产业链持续完善,终端应用领域广泛。卫星导航系统逐渐完善,产业链上游包括芯片、天线、板卡、引擎软件等基础产品,中游则是手持型、通信型、授时型、指挥型等终端,下游则包括导航定位、数据采集等应用与服务。随着导航系统不断发展与完善,以及精度持续的提高,越来越多场景采用GNSS终端产品进行业务赋能,应用领域持续拓展,行业发展空间广阔。
北斗系统赋能国内产业发展,性能具备一定优势。全球定位导航系统包括美国的GPS、俄罗斯的GLONASS、欧洲的GALILEO、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以及相关的增强系统。我国北斗系统在性能参数上较其他三大卫星导航系统具备一定优势:卫星轨道倾角较小,低纬度地区性能更具优势;较GPS多了区域短报文和全球短报文功能;同时对比Galileo系统可靠性更高。
我国年便启动北斗一号系统工程建设,于年/年分别发射2/1颗卫星实现定位功能。第二阶段于年开始启动北斗二号系统工程建设并于年完成14颗卫星发射组网。年我国启动北斗三号系统建设,年完成30颗卫星发射组网,至此全面建成北斗三号系统,实现全球定位导航等功能。我们认为,北斗系统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未来有望持续推动走向世界,将带动国内整体产业发展,生态领域不断发展完善。
国内产值不断增长,空间仍然较大,持续带动衍生领域发展。根据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达亿元,整体产值同比增长16.9%,其中核心产值为亿元,同比增长11%;关联产值为亿元,同比增长19.9%。对比全球来看,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的核心产值与关联产值的比例为1:2.11,而全球平均水平超过1:3,可见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市场发展对其他领域的衍生带动效益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我们认为,国内卫星导航应用目前发展充满生机,随着下游行业市场发展逐步成熟,预计整体产值有望持续维持较高增长。
中下游价值占比较高,趋势上产业向下游转移。根据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数据,我国卫星导航系统产业价值更多集中于中游与下游,-年整体约占90%的价值比例。趋势上来看,卫星导航系统产业价值正在向下游转移,年国内卫星导航系统产业下游价值占比已提升至46.6%,上游与中游的价值占比均有所下降。我们预计这一趋势或将持续,中游公司如华测导航目前在持续攻坚SWAS广域增强系统核心算法,致力于构建全球卫星导航定位解算平台,有望向下游持续扩张。
下游应用场景广泛,产业垂直应用发展欣欣向荣。具体来看,我国车辆监控业务以及道路车队定位应用持续增多,目前有近万辆道路营运车辆已安装北斗系统。此外精细化施工、精准农业、公务船舶、通用飞行器等领域导航相关产品收入与应用量持续快速增长,而应用带来的效益也十分明显,显著减少了道路重大事故发生量与死亡率,也将持续反哺行业中的应用需求。此外,一些新兴市场也在涌现,北斗+大健康应用市场以及北斗石油化应用市场在近两年呈现较大发展潜力。北斗技术应用优势不断体现,应用发展欣欣向荣。
向国际市场拓展,空间宽广。近年我国持续就北斗系统应用事宜与全球各国展开合作,目前已达成合作事项的国家包括阿拉伯国家、阿根廷、南非等非洲诸国、伊拉克等。我国北斗导航系统凭借优异的性能持续向海外拓展,持续拓宽市场,打开产业链各环节市场广阔成长空间。
2.2.传统应用方兴未艾,新领域生机勃发
GNSS实现高精定位。高精定位通过特定的定位技术获取在全球坐标系下的位置信息(含速度、方向、时间等全局信息),解算出来位置坐标。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高精定位技术分别是RTK(实时动态定位:Real-TimeKinematic),即载波相位差分技术,以及PPP(精密单点定位:PrecisePointPositioning),两者均需通过GNSS导航卫星观测数据进行解算,最终实现高精度定位。高精度定位可以广泛应用于测量测绘、自动驾驶、地灾监测、智慧农业等领域,赋能业务开展。
2.2.1.卫星导航赋能传统测绘与地质灾害检测
①定位测绘技术发展变革,RTK测绘优势显著,RTK设备市场持续发展。RTK(RealTimeKinematic)技术的发展为测绘行业带来变革,其基于载波相位观测值的实时动态定位技术,达到厘米级精度,具有效率高、误差累积少的优点。RTK设备被广泛应用,带来市场规模的持续快速提升,根据产业信息网数据,年预计我国测绘RTK设备市场规模为22.7亿元,同比增长10.7%,我们预计未来产业规模或将维持增长态势。
北斗导航系统在全球应用拓展带动测绘GNSS设备在海外市场空间增长。根据中非北斗合作论坛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非十大应用场景》,国土测绘应用也为重要应用场景之一,如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工作者利用北斗/GNSS高精度技术,服务轻轨施工勘测、地形测量等,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北斗导航系统在海外的应用或将带动包括应用于测绘测量等在内的GNSS设备的市场空间。
②我国地质灾害数量高企带来经济/人员损失较大,位移监测需求持续。我国地质地貌相对复杂,地质灾害发生频率较高,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年中国地质灾害数量为起,同比下降39.13%,绝对数量上仍然较大。地质灾害将带来人员与财产损失的风险,需要进行监测预防,可以通过监测灾害体、房屋或构筑物裂缝位移变化的监测方法,及时观察发生地质灾害前兆,提前采取预防措施降低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这将带动位移监测设备的需求。截至年底,我国已发现地质灾害隐患33万余处,整体对于位移监测的需求广阔。
2.2.2.无人机快速发展,赋能复杂环境地理测绘
全球无人机市场快速发展,成长动力强劲。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无人机正在从一个消费者产品逐步渗透到各行各业的应用当中,市场规模快速增长,根据DroneIndustryInsights公布的调研数据显示,年全球无人机市场规模约为亿美元,预计到年全球无人机市场规模有望超过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3.8%。
工业无人机应用增速高,有望持续增长。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年,我国工业无人机市场规模约达亿元,年,我国工业无人机市场规模约达亿元,预计到年,我国工业无人机市场规模约达亿元,同比增速持续保持30%以上。在我国政策鼓励规范,以及下游应用领域不断拓展的情况下,我们预计我国工业无人机市场有望持续快速增长。
工业无人机主要应用领域为地理测绘,预计未来领域持续深化、拓展。工业无人机的主要应用领域包括:地理测绘、电力巡检、应急救援、航空摄影、水利应用等,其中地理测绘占比最大,约29.27%。预计未来随着工业无人机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各行各业对无人机应用需求的提升,我们认为工业无人机的应用领域将纵向不断深化,横向持续拓展应用领域与边界。
2.3.赋能自动驾驶,惯导+雷达+地图综合性方案或将成为主流应用
①农机自动驾驶。政策加码推动农机自动驾驶发展。近年由于我国农村劳动力的下降,劳动力成本的提升,国家层面重视农机自动化的发展,农机自动驾驶将有助于我国发展农业安全高效生产。政策层面上,我国不断出台支持政策,鼓励国内自动驾驶农机的推广应用。农机自动驾驶系统销量基数低,增长快,整体行业渗透率提升空间较大。目前农机自动驾驶系统处于初期发展阶段,销量较低。年农机自动驾驶系统销量为1.7万套,同比增长%。目前整体行业自动驾驶渗透率仍较低,随着高标准农田的建设完善,我们预计农机自动驾驶系统将会快速起量,行业或将进入发展快车道。
②乘用车自动驾驶。国家对于自动驾驶发展重视程度较高,过去两年频频发布推动智能驾驶发展的政策,并积极开展示范区建设,为自动驾驶技术标准化以及快速应用落地提供有力支撑保障。我们预计自动驾驶渗透率或将持续提升,乐观预计年后L3等级以上自动驾驶将开始逐步起量。根据此前中国智能网联技术路线图2.0,至年我国PA\CA(对应L2\L3)智能网联汽车占销量比例需要达到50%以上,同时HA级(对应L4)智能网联汽车开始进入市场。然而目前部分车企在年宣布延后L3+等级自动驾驶汽车的上市计划,IHS预计年L3级智能汽车开始规模上量。根据IHSMarkit预测,乐观假设下年L2及以上自动驾驶渗透率达到45.1%,L2/L3/L4的渗透率分别为35.1%,8.5%和1.5%。整体来看,自动驾驶处于持续推动并逐步推动新技术发展的过程。
首个L3级自动驾驶落地,行业发展有望开启提速。年12月,梅赛德斯-奔驰L3自动驾驶系统通过了德国联邦机动车管理局(KBA)严格的技术条例审批,成为全球首个获得联合国法规UN-R认证的汽车企业。我们认为,首款L3级自动驾驶汽车的落地有望推动行业持续发展,向更高等级自动驾驶突破。
惯性导航+GNSS优势结合赋能自动驾驶。自动驾驶汽车实现定位导航目前最常用的技术之一是惯性导航+GNSS组合。惯性导航根据汽车加速度、角速度来计算位置信息,具有自主(不受外界干扰、不用借助外部设备)以及连续的优势,但也存在误差累计变大的局限。将惯性导航与卫星导航相结合可以融合各自优势,提高定位精度,是自动驾驶导航定位的优良选择。惯导系统算法流程概览。惯性导航系统中,惯性测量单元(IMU)通过陀螺仪测量载体的角速度,通过加速度计测量加速度信息,经过结算算法得到航向角、姿态等位置信息,与GNSS系统的信息融合,从而进行实时推算速度、位置、姿态等参数。
目前多采用P-Box形式,组合导航赋能自动驾驶发展。目前包括华测导航、导远科技等厂商均推出P-Box产品,P-Box作为负责高精度定位的小ECU可将定位数据提供给地图模块,实现定位技术与高精地图的匹配。利用P-Box架构方案,综合应用卫星导航、惯性导航以及视觉相关方案,赋能自动驾驶发展,或将成为未来自动驾驶车辆标配。车厂应用广泛,预计市场规模快速增长。目前如百度Apollo等已采用惯导系统:年,百度基于在自动驾驶领域的技术研发和积累经验,正式面向全球推出首个自动驾驶开放平台“Apollo(阿波罗)”。Apollo开放平台架构中,开源硬件平台包括GPS/IMU。其他车企包括Momenta、蔚来NAD等也均已配置惯导系统。车企的不断装配也有望带动惯导系统的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对卫惯组合导航定位市场进行测算:①全球汽车销量:根据OICA数据,年全球汽车销量为万辆,其中乘用车销量万辆。我们仅考虑乘用车市场,假设未来5年乘用车销量每年以3%-5%增速增长。②ADAS渗透率:根据罗兰贝格(RolandBerger)公司统计数据,预计全球ADAS渗透率将逐步提升,年美国、欧盟、中国三地合计L2/L2+渗透率约10%,根据高工智能汽车数据,年1月我国L2级辅助驾驶系统前装搭载率为22.13%,同比增加近10个百分点。预计自动驾驶系统渗透率将快速推进,我们预计到年全球平均L2前装渗透率为35%,L3及以上前装渗透率为10%。
③配备组合导航比例:根据佐思汽车研究,L3及以上辅助驾驶系统组合导航为标配,假设配备率保持%,L2级自动驾驶配备组合导航比例假设由20%逐步提升至50%。④组合导航价格:假设组合导航ASP为1元,此后每年以5%-10%下降。
未来惯导系统搭配雷达、3D地图的组合智能驾驶方案或将广泛推行。GNSS+IMU组合导航系统目前已逐步得到推广应用,但由于在城市楼宇群、地下车库等GNSS存在稳定性较差的因素,引入并融合激光雷达/视觉传感定位等环境信息进行融合定位或将成为必然趋势,组合导航系统的发展将赋能自动驾驶技术的应用与升级,推动商业化落地,利好产业链各部分市场快速发展。
3.技术为基,“两大平台”赋能业务发展,切入汽车领域打开新成长空间
3.1.研发投入领先,“一个核心,两个平台”+前沿产品打造核心竞争力
3.1.1.持续加码研发,推进业务发展
华测导航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比例持续攀升,领先行业。华测导航持续加码研发投入,不断布局GNSS芯片、OEM板卡、GNSS算法、广域增强服务等核心技术,夯实技术能力。对比同行业公司,年华测导航的研发投入占主营收入比重已领先同行,且整体呈现上升态势,技术能力的投入为后续业务的开展以及技术实力的打造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认为未来华测导航技术基础将更加稳固,核心竞争力有望愈加凸显。
打造“一个核心,两大平台”助力业务推进。“一个核心”指:高精度导航定位技术。目前华测拥有自主可控的毫米级/厘米级高精度算法,已建立包括高精度RTK、PPP、静态解算、组合导航定位技术等在内的完整算法技术能力;“两大核心平台”分别为高精度定位芯片技术平台与全球星地一体增强网络服务平台。高精度定位芯片技术平台实现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全球星地一体增强网络服务平台面向全球客户提供位置增强服务和解决方案,精进SWAS广域增强系统核心算法,打造全球星地一体增强网络服务基础设施。我们认为,华测导航“一个核心,两大平台”赋能公司业务实现自主可控,增强业务服务能力与算法技术能力,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实力,持续推进业务发展。
3.1.2.多领域推出领先产品巩固竞争实力
①RTK:华测导航推出视觉RTK,简化提效测绘过程。华测导航视觉RTK推动工程效率提升,放杆一杆到位效率提升50%。高动态融合影像以及高清摄像头精准指引,自动选择放样点;产品内置基带射频一体化SOC芯片,整机数据质量提升15%,有效检测周跳,固定精度更准;搭配全新测地通8.0版本,让带图作业不再难。
②无人船:华测导航无人船勇闯三门峡,展现核心技术能力。三门峡水文站流速常年在4-6m/s,覆没众多无人船挑战者,华微4号无人船于年成功横渡三门峡水文站。该无人船基于北斗高精度全球定位系统与无人船自动控制技术,针对水文走航式ADCP断面水流测验设计,适配市面主流走航型ADCP,具备自动航行、自适应水流直线技术与悬停技术。此次横渡三门峡,展现了华测导航在无人船领域优异的技术水平、持续优化精良的算法,也为华测导航无人船的应用推广打出名气。
③激光雷达:激光雷达系统实现集中交付,多领域赋能客户完成项目任务。华测导航推出多平台激光雷达系统,目前已交付多领域客户。华测导航激光雷达可应用于包括车载、船载等场景,赋能客户进行全空间数据采集,提高数据质量,并实现不同平台的灵活应用,具有较高性价比。华测导航的激光雷达凭借技术优势与性价比优势成为客户的优质选择,同时我们认为该产品或将助力公司完善车载智能领域的布局,发挥产品协同效应。
3.2.推出璇玑芯片,实现全流程自主可控
璇玑芯片成功投产,降本增效提高竞争实力。公司年测试成功并投产“璇玑”芯片,是一款新一代全星座全频点高精度定位定向基带芯片(支持北斗、GPS、GLONASS、Galileo、QZSS),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GNSS基带技术。“璇玑”芯片研制成功,为公司未来在芯片等基础器件领域的技术突破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可以降低GNSS产品、模块等的成本,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
对比同行业公司导航芯片情况,具备一定技术优势。将华测导航的璇玑芯片与其他同行业厂商导航芯片性能进行对比,璇玑芯片支持全频点,同时还支持星基增强。此外公司芯片在定位精度上也具备一定的优势,璇玑芯片将支持公司产品应用场景拓展,同时增强公司产品竞争能力。芯片投产后具备全流程自主可控能力。华测导航北斗导航系统相关产业链中上游产品实现全覆盖,在璇玑芯片投产后实现全流程自主可控。上游璇玑芯片的投产突破使公司在产业链中可完成上游自主供给,同时公司正积极研发车规级SoC芯片以及IMU芯片,助力公司在车载领域实现产品能力提升与自主可控。
3.3.切入汽车领域打开全新增长极,具备行业先发优势
切入汽车领域,打开全新成长极。公司近年大力切入汽车自动驾驶领域,持续拓展产品应用场景,年已获得车规级IATF车规标准认证,可为车企、自动驾驶方案商提供端到端的满足ASIL-B要求的车规级高精度定位解决方案。针对自动驾驶,公司推出自动驾驶解决方案,通过北斗地基增强系统+GNSS/INS组合方案赋能自动驾驶导航定位。公司产品P2北斗高精度定位测向接收机产品采用高精度GNSSOEM板卡与北斗载波相位差分技术,实现GNSS/IMU一体化封装,能够对车辆三维位置、三维速度、三维姿态进行精确测量,有效满足车辆高可靠导航应用需求。
提供完整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突破车厂定点发展加速。华测导航组合导航采用高精度MEMS惯导,拥有高精度,同时公司可提供整套高精度方案,满足长时间、高精度、高可靠性导航应用需求。年被指定为哪吒汽车、吉利路特斯、比亚迪汽车、长城汽车的自动驾驶位置单元业务定点供应商,标志着公司在汽车自动驾驶领域的重要突破与进展,未来发展有望提速。
算法支撑采用紧耦合方案,动态工作下精度具备优势。根据组合导航模块的耦合程度不同,多传感器融合的定位系统主要松耦合(LooseCoupling)和紧耦合(TightCoupling)。而对比松耦合,紧耦合动态工作下精度和可靠性更高,即使卫星个数少于4个也可以进行信息融合,通过计算卫星到载体之间的距离及距离变化率与卫星测量信息进行融合,也可以达到修正惯导位置、速度误差的目的。紧耦合技术难度较为复杂,对算法要求较松耦合更高,华测导航对于算法的持续深耕使得公司目前已掌握紧耦合算法,提供更高精度与可靠性。
携手中移动助力汽车高精度定位。年10月,中国移动在“5G新基建·智驾新未来”5G自动驾驶峰会发布了全球最大的5G+北斗高精定位系统,能够实现动态厘米级、静态毫米级的高精定位,可应用于车辆管理、车路协同、自动驾驶、自动泊车等交通领域,同时华测导航成为高精度定位生态合作“纵横”计划首批合作伙伴,赋能中国移动进行高精度定位开展,加速高精度定位产业发展。
对比同行业竞争对手,具备一定先发优势。探究目前同行业内各厂商在自动驾驶领域的布局与进展,可以看到北斗星通年便成为百度Apollo导航定位参考硬件供应商,并不断拓展,有了多家客户积累。而华测导航落后于北斗星通,目前已获得车规级证书,年被指定为哪吒汽车、吉利路特斯、比亚迪汽车、长城汽车的自动驾驶位置单元业务定点供应商;北云科技是高精度定位新挑战者之一,目前已成功定点国内多家TOP汽车主机厂的多款智能汽车前装量产车型。
司南导航则于/年分别实现智能驾考以及车道级高精度定位,但目前没有明确车厂定点信息;中海达则在年获得车企定点,合众思壮与华力创通目前则仅在农机自动驾驶领域有所布局,还未在乘用车领域有较大进展。可以看到,华测导航在汽车自动驾驶领域目前持续发展,已与领先车企客户建立合作关系,同行业对手需要经历一定转型发展过程进行追赶。
3.4.对比Trimble:持续向下游拓展,产品具备性价比优势
Trimble是GPS的领导者,多年持续深耕发展,赋能精确高效完成工业工作。Trimble于年成立,并于年推出首个商用GPS产品,是全球GPS领域先行者。历经多年发展,Trimble规模持续扩张,年实现营业收入达36.59亿美元,同比增长16.25%。公司经营保持稳健增长,是领域内龙头厂商。
回顾Timble发展历程,深耕技术后注重下游拓展。回顾Trimble的40余年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三大阶段:①深耕GPS技术阶段:公司自成立到年,深耕GPS技术研发,不断推出领先的GPS产品,在硬件端不断完善。②下游应用拓展阶段:公司自年开始,将技术向下游应用进行丰富拓展,针对不同场景推出解决方案。③软件与服务阶段:公司年开始,注重软件与服务的打造,持续向下游与软件端进行发力,根据公司年演示材料,公司超过65%的研发投入在软件端,在GNSS软件与服务方面进行开拓。
向下游拓展使得Trimble毛利率持续提升。回顾Trimble上市以来的毛利率走势,整体呈现持续提升的态势,年毛利率为49.0%逐步提升至年55.6%。向软件与服务的拓展使得公司产品毛利率得到提升。我们认为,未来整体GNSS行业或将向下游应用与软件端持续拓展,Trimble的布局也侧面印证这一趋势。华测导航近年也逐步向下游服务与软件进行拓展,不断加强领域竞争实力,提高整体盈利能力,在算法/软件平台方面打造核心竞争实力。
对比Trimble产品,技术实力已无明显差距,华测产品具备性价比优势。对比Trimble和华测导航产品,技术与精度方面没有明显差距,但在价格方面华测导航产品具备明显性价比优势。我们认为,华测导航在技术和产品方面已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同时具备性价比优势。在软件方面,公司深耕算法与星基增强服务平台,具备核心竞争实力,未来发展上随着芯片自主可控能力提升以及不断完善的软件实力,有望不断开拓市场份额,稳固行业领先厂商地位。
4.盈利预测
核心业务假设:业务基本假设:建筑与基建受益于建筑施工持续走向数字化、精细化、智能化,公司卫星导航定位产品应用将持续增加,我们预计-年收入增速分别为20%、25%和25%;毛利率皆为62%;资源与公共事业受益于精准农业发展,农机自动驾驶产品快速渗透,同时地质灾害监测持续受重视,我们预计-年收入增速分别为25%、25%、20%;毛利率分别为48%、47%、47%;地理空间信息受益于测绘行业与GIS、卫星定位导航技术等结合快速发展,同时公司基于高精度GNSS+INS+激光雷达+无人飞控技术,为客户提供高效测绘测量方案,实现数据采集从“二维”到“三维”的跨越。
我们预计-年收入增速分别为30%、45%、45%;毛利率为57%、56%、55%;机器人与无人驾驶受益于自动驾驶、低速机器人等领域的开拓发展,公司在该业务持续取得突破,截止年已经被指定为哪吒汽车、吉利路特斯、比亚迪汽车、长城汽车的自动驾驶位置单元业务定点供应商。我们预计-年收入增速分别为40%、60%、60%;毛利率分别为53%、54%、55%。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