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直线机 >> 直线机介绍 >> 新华全媒满城霓虹闪耀就是对他的奖励
套上阻燃内衣,穿起3斤重的屏蔽服套装,拎着检修工具,陈国信从地面仰头望了望看不到顶的高压输电塔,便低头开始攀爬起来,身影渐渐消失在百米高塔的顶端。待陈国信小心翼翼地将双脚重新落回地面,脸上已汗水涔涔。抹了一把脸,他露出笑容:“一切正常!”
这是国网厦门供电公司输电运检室四级职员兼带电班副班长陈国信开展高压线路带电检修作业的工作场景。
陈国信在工作中。(受访者供图)
今年52岁的陈国信进入国网厦门供电公司工作已整整30年,一直从事输电线路检修与带电作业工作。平日里,他是在郊区山野的高压输电塔间“走钢丝”的高空“电医生”,雨时一身泥,晴时一身汗,毒蛇、马蜂常相伴。
大半辈子都奉献给电力事业的他荣誉满身:全国劳动模范、中华技能大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然而,最能让陈国信侃侃而谈的,不是30年的辛苦,也非金灿灿的荣誉,而是他亲手创造的一件件“小发明”。
“我就爱捣鼓些小发明、小创造,用小创新解决大问题。”陈国信一边摆弄着手里的一件金属爪,一边自豪地笑着。
让陈国信爱不释手的这件金属爪,便是他的一项“小发明”。在检修电路时,工人们往往需要爬上高耸的高压输电塔,带电安装跟斗滑车辅助作业。为解决工作中的难点,陈国信捣鼓出一把金属爪。
“金属爪的灵感来自于夹娃娃机。”陈国信说,将这把金属爪绑在无人机下方,再用金属爪抓住跟斗滑车,工人只需要站在地面,像摇动夹娃娃机的操纵杆一样,用遥控器操控无人机,待无人机飞到合适位置,松开金属爪,跟斗滑车便安装在了预定位置,方便又安全。
一项“小发明”解决了工作上的“痛点”,而另一项“小创造”则带来千万元级别的经济效益。陈国信说,年,厦门千伏线路后厦Ⅰ、Ⅱ路投入运行,由于该线路直线塔的塔型属于紧凑型,带电作业距离难以满足现行带电作业规程要求。当时有专家提出,可将带电作业安全距离由原本的3.6米改为3.2米,但这仅仅是一种未被实践验证的理论。陈国信带头成立技术攻关小组,查资料、爬铁塔,在野外进行现场模拟试验,获得了实际的现场数据,最终实现了千伏输电线路紧凑型杆塔带电作业。
“这个‘小创造’应用后,产生了多万元的经济效益,相关数据还被正式编入国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中。”陈国信说。
陈国信先后获得15项省部级技术成果奖、21项发明专利、32项实用新型专利。
从作业现场下班回家,厦门市区已华灯初上。陈国信说:“这片闪耀的灯光,就是对我最大的奖励。”(记者肖逸晨、曾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