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直线机 >> 直线机资源 >> 2个朋友全部退课,感统训练是交智商税没有
墨仔刚满两岁的时候,我和两个朋友一起报名了感统课程,节课,共计元,上了半年左右,两个朋友一起退课了,其中一个朋友退课是因为孩子要上幼儿园了,自己工作忙,没时间带娃继续上课,另一个朋友退课表则是觉得这个课程忽悠人,没看到什么了不起的效果。
墨仔的爸爸起初也认为我被骗了,每次看孩子上课无非就是摆几个道具跳来跳去,钻来钻去,爬来爬去,怎么滴?自己家不能跳不能爬不能钻么?
还有一些文章也在说上这种课程那就是交智商税。
但我始终没有打退堂鼓,一直坚持上课,目前为止已经上了58节课,从效果上来看,我认为感统训练确实是很有必要的,感统训练的课程也是科学的。
首先,感统发育是确实存在的一项生长规律,不容忽视。
虽然关于感统发育的科普日渐成熟,但是依然有很多人不知道感统是什么,也有一部分人听过这个词,但持怀疑态度。如果不是因为生了孩子接触到育儿,我大概率也是不知道的。
感统是什么呢?
感统,全称叫做感觉统合,是指大脑和身体相互协调的学习过程。指机体在环境内有效利用自己的感官,以不同的感觉通路(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前庭觉和本体觉等)从环境中获得信息输入大脑,大脑再对其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包括:解释、比较、增强、抑制、联系、统一),并作出适应性反应的能力,简称“感统”。
看到这个定义,也许有人会说,感统这个过程不就是我们时时刻刻在做的事情嘛,大脑指挥身体,这是本能啊,只要身体健全,哪个人不会看、听、闻、触摸呢?
没错,感统就是人的本能,但这种能力并不是一出生就成熟,并且一直成熟稳定不变,它的发展必须遵守一个原则,那就是必须在婴幼儿时期和环境的互动中,在大脑中身体不断地顺应反应下才能高度健全地发展。
这里的重点有三个:
1、要想高度健全发展感统,就必须从婴幼儿时期开始重视
因为在婴幼儿时期,是大脑、神经、身体飞速发展的时候,它们需要不断的相互刺激、磨合才能协调合作。
感觉统合的发展优势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减弱,1岁前孩子的生理优势是最强的,第二强的生理优势期是3岁前,第三是6岁前,第四是12岁前,最后是20岁前--------《感觉统合概论》。
2、感统发展需要大脑和身体不断互动
就好比划船一样,每个船员都有自己的划水速度,但是同在一条船上的时候,就得保持一样的速度和频率,服从舵手的指挥,才能让小船向着正确的方向快速平稳前进,如果各人划各人的,你快他慢,另一个人偷懒不动,这条船还走得起来么?
只有在真实的水里反复不断的操练和磨合,船员之间才能形成默契,步调一致。
3、感统发展离不开真实的环境
感统发展的基础是我们的感官发展,通过视、听、嗅、味、触、本体、前庭这些基础感觉给大脑提供准确、丰富的信息。
信息来源越真实、越丰富,感官发展自然就充足,所以,一个总憋在家里不出门的孩子和一个经常接触大自然的孩子相比,感官发展一定有非常大的差异。
这也是为什么要强调,让孩子多接触大自然的原因。
感统训练是不是必须要做的?
感统是每个人都具有的能力,不管你在乎不在乎,训不训练,它始终都是存在的,唯一的影响是,感统是否失调而已。
感统失调是什么?
感统失调也称为学习能力障碍,是身体各部分和大脑之间的协作出现了问题,导致孩子出现了很多不好的行为。
比如,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好动不安,可能是前庭觉失衡。
孩子阅读的时候总是跳行,漏读,写字偏旁部首总颠倒,则是视觉发展失衡。
孩子容易紧张、孤僻不合群、害怕陌生的环境,可能是触觉发展过于敏感。
以上这些行为,如果我们不了解感统,就会简单粗暴的认为是孩子学习态度不端正、粗心大意、胆子太小,实际上只是感统发育中的某个环节出现了问题而已。
所以,如果孩子已经出现了感统失调,感统训练就是必须要做的事情,通过专业的感统测评找出影响孩子行为的真正原因,再制定科学的感统训练计划,持之以恒的训练。
那感统没有失调的孩子是不是就不用训练了呢?
并不是,因为感统训练不是出现了问题以后的补救性措施。
感统发育是持续存在的,那么针对感统发育所需要的环境、互动练习就应该是持续存在的。
实际上,现在城市里长大的孩子,或者由老人带大的孩子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感统失调问题,养育太精细、太爱干净、这太脏那太危险、这不让动那不让碰、过度保护、溺爱、运动量不足、爬行量不够都会引发感统失调。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感统训练适合每一个孩子,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而已,家长无需多虑。
对于我来说,带墨仔进行感统训练的考量有两个方面:
1、改善触觉敏感和前庭敏感,因为墨仔是剖腹产,且前期没用做过抚触按摩,所以他的触觉特别敏感,怕水怕沙子,对于陌生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弱。
虽然墨仔经历了充足的爬行训练,但是他的前庭发展依然不足,这可能和我孕期不爱动的原因有关,导致前庭发育的基础没打好,所以墨仔从来不敢玩秋千、旋转木马这一类和前庭刺激有关的游乐设施。
2、当做一种体能训练方式,一边训练体能,一边训练感统,一举两得。
当孩子两三岁的时候,你会发现,家里的场地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耗能需求了,楼下玩的形式顶多就是骑滑板车、跑来跑去,运动形式太单调。
如何给孩子做感统训练
1、如果孩子已经出现了感统失调
当家长发现的时候大概率已经是孩子上幼儿园或者小学了,通过学习上的问题才意识到孩子感统失调了。
首先,家长需要寻找专业的感统机构进行测评然后在机构里参加训练,不去机构训练的日子就在家训练,双管齐下,每日坚持。
2、如果孩子没有出现感统失调
可以就当做一种体能训练方式,要么在家练习,要么去感统机构练习。
个人觉得,在家做感统训练在2岁之前比较容易实施,因为所用到的方法不多且简单,比如各种爬行游戏,但2岁以后就不太容易实施了,原因是:
场地空间不足,难以实现将跳、爬、滚、转等运动结合在一起的游戏。感统训练工具可以自己买,但种类多体积大,太占地方,难整理。缺少同伴,孩子玩着玩着就没兴趣了。我自己买了一些感统训练工具,前期也做到了坚持训练,但说实话,这些工具太占地方了!阳台上都被塞满了,每次拉出来玩完以后再收回去的过程好麻烦,一周偶尔玩两三次我还能坚持,但每天都这么折腾一番,我做不到,索性让专业机构替我分担一部分吧。
感统机构和早教机构一样么?
感统训练内容确实没有早教机构的内容丰富,早教机构有感统训练,也有音乐、美术、英语、舞蹈等课程启蒙,感统训练只有动态和静态两种内容,但这两种内容却是一切早教的基础。
因为任何早教信息都需要通过感官来传递给大脑,再由大脑发出指令给身体各部分,如此孩子们才能随着音乐起舞,控制画笔,准确发音,甚至是日后的学习。
所以,两个机构都能选,只是感统训练的频率和强度不同而已,如果经济条件允许,你可以两个都报。
墨仔的感统训练效果如何
墨仔2岁开始去感统机构做训练,每周2-3节课,现在3岁,已经坚持上了一年课程,刚开始半年的效果并不是很明显,但是从后半年开始,可以说有了质的飞跃,我和老师都真切的感受到他的巨大进步。
1、那些不敢玩的项目都敢玩了
前面说到过,墨仔属于触觉、前庭觉都比较敏感的孩子,旋转陀螺、秋千、旋转的滑滑梯、滚动大的瑜伽球这些项目通通都不愿意做。
在针对触觉、前庭觉训练了半年以后,这些项目都可以做了,比如滑板训练。
之前,墨仔根本不愿意碰这个滑板,后来是我先坐在滑板上抱着他,才完成了相应的训练。
半年后,墨仔已经可以独自完成趴在滑板上从滑梯上冲下去的项目。
再比如旋转秋千,以前引导过很多次,都不愿意尝试,后来终于放下了戒备心,勇敢的坐上去转来转去。
我们小区院子里有一个旋转的滑滑梯,墨仔从来都不玩,只玩旁边那个直线型的短的滑梯,后来突然有一天敢于尝试了,从旋转滑梯上滑下来,自己特别高兴,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说出来你可能都不信,3岁了!墨仔3岁才敢玩这种旋转滑梯,每次看到别人家一岁多的娃呲溜呲溜的滑下来,我内心那个焦虑啊,还好,我知道,墨仔的问题在哪里,不然真的会很嫌弃他。
或许有人会说,不敢坐就不敢坐呗,这还需要训练么?我就不信他长到七八岁还不敢坐滑梯不敢荡秋千了?
我相信墨仔七八岁肯定敢坐了,但这不是重点,重点是他为什么不敢坐。
2、学会了坚持,不轻易放弃
感统训练的项目是利用一些工具来实现某个动作,比如跳高低不同的过河石,不同纹路的平衡木等。
老师会将不同功能的工具结合起来让孩子完成,每次需要做5-6组,这就需要孩子学会坚持,努力完成任务。
每个项目做起来并不是很容易,比如光脚踩在指压板上,真的有点疼,孩子很容易就放弃了,但是老师会鼓励孩子坚持下去。
久而久之,孩子慢慢的就学会了如何克服困难,努力完成任务。
有一次我问墨仔:妈妈看到你玩那个滑板了,你害怕么?
墨仔是这么回答的:有点害怕,但是我坚持下来了。
听到这样的话,我真为他感到高兴,并不是因为他敢玩滑板了,而是感觉到一种珍贵的品质正在他体内慢慢成长起来。
3、学会了合作,锻炼了社交能力
这一点其实和其他早教机构是一样的,孩子们最终都需要融入学校这个集体,那么社交就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在机构里,墨仔会和其他孩子一起训练,或者一起合作完成某个项目。
社交是墨仔的一个弱点,虽然他还小,社交能力也是可持续发展的,但是毕竟快上幼儿园了,如何和其他孩子打交道是必须要掌握的能力。
上课之前,墨仔非常不喜欢小朋友,见了小朋友就跑,之前我也写过相关的文章,上课以后,因为环境是特定的,无法改变的,墨仔必须和其他小朋友呆在一起训练,无处可跑,渐渐的,在老师的引导下,墨仔开始和小朋友愉快的玩耍了。
当然,上课不是影响墨仔社交的唯一因素,但确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感统发育必须重视,报名正规的感统机构训练也不是交智商税,这就是我个人对感统课程的看法,感统训练或许短期内看不到效果,但是坚持训练,一定会看到孩子惊人的变化。
我是婴幼儿睡眠顾问墨仔妈妈育儿,专注分享婴幼儿睡眠、大运动发展、母乳喂养知识,感谢您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14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