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线机

孩子学习不动脑子因为他的大脑刚刚开启了

发布时间:2024/9/1 12:44:42   
“你怎么就不动动脑子?”您是否也这样质问过孩子?一句话反复读了几十遍,结果啥也没记住;一个字反复写了十几遍,默写还是写不对;刚刚提醒过别忘记东西,转头就什么都不记得了;题目明明要求圈出“错误选项”,孩子却圈了那些“正确的”;一天到晚浑浑噩噩、丢三落四、糊里糊涂的,对自己的事儿一点不上心,更别说自主学习了。孩子会这样,是因为他们的大脑进入了“省电模式”,而这种“不动脑子”的坏习惯,居然还是人类进化中的一种优势。大脑天生爱偷懒在人类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食物匮乏几乎贯穿始终,而这个总重量仅占人体的2%的大脑,却消耗了身体20%的能量,对吃不饱的原始人而言,实在是个大大的累赘。正是因此,那些拥有会偷懒的大脑的原始人,因为能够更大程度上减少能量的消耗,在历次饥荒中存活了下来,并最终进化成今天的人类。这就是为什么,咱们的大脑那么喜欢偷懒,还为此发展出了两个操作系统:快系统(省电模式)和慢系统。当孩子刚开始学习走路的时候,大脑慢系统努力工作,孩子每走出一步,大脑都要飞速运转:这一步迈多大?什么时候落脚?什么移动中心?——此时,整个大脑都被点亮,慢系统工作能耗巨大,所以小孩子更容易饿,也更喜欢吃高热量的甜食。但是,当孩子学会走路之后,大脑中的神经元形成粗壮的回路,走路这个行为就不再需要大脑慢系统思考,而是交由快系统自动驾驶了——此时,大脑进入“省电模式”,只有负责走路的神经回路被点亮,能耗终于降下来了。为了降低能耗,大脑会尽可能地把我们日常的工作、判断归纳到快系统,避免慢系统的介入,避免需要整个大脑皮层参与的分析和思考——大脑就是这样偷懒。在《思考快与慢》中,诺贝尔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举了这样一个例子:眼前两条线段(直线部分),哪条更长?大多数人会快速得出结论:箭头那条更长——这是快系统根据以往的经验给出的“不动脑子”的答案。但如果我们用尺子量一量就会发现,两条线一样长——这是慢系统经过分析、测量给出的答案。显然,“快系统”虽然帮我们在漫长的进化中活下来,但是,在学习中要得出正确的答案,靠它可不行。当孩子习惯使用“快系统”有些孩子一年级的时候还挺细心,到了二三年级反而常常犯粗心的错:题目明明要求圈出“错误选项”,孩子却圈了那些“正确的”。这是因为他们经过一年的学习,对答题有了一些经验,比如经常看到“圈出正确的选项”,这些经验被大脑放进了“不动脑子”的快系统。在考试时,如果孩子的慢系统没有被激活,直接用快系统思考,孩子就直接圈出“正确的选项”了。如果这还只是粗心的话,另一些孩子被“快系统”拖累得更惨,他们的大脑太擅长偷懒,连学习的过程中,也始终保持“省电模式”。最常见的,是孩子在背诵时,“白日依山尽”念了十遍,过2分钟再问,却啥也不记得。几句话(几个单词、几个字)读了半天,却一点没记住。这是因为,孩子的大脑只点亮了快系统中“简单重复”的神经回路,没有唤起慢系统的分析、记忆,大脑在偷懒睡觉,当然啥也记不住。这也是为什么,我们需要帮助孩子反本能的,唤醒大脑的慢系统,帮助孩子养成“动脑子”的习惯。学习时,少做重复性的练习当孩子不断地“重复练习”时,大脑会把这个操作放入“快系统”,此时思维反而停摆了。有研究团队做过这样的实验,让两组命中率相似的人练习投球到竹筐里,一组人一直练习投距离10米的竹筐,另一组人则练各种距离的竹筐:5米、10米、12米……;一个星期之后,测试两组人投球进入距离10米竹筐的准确度,结果出人意料,那组一直重复练习10米竹筐的选手,准确率反而显著的低于另一组练习各种距离投球入筐的选手。这个实验被记录在《认知天性》中,用以说明完全重复性的练习会让大脑“偷懒”,相反,那组不断变化投球距离的选手,反而因为始终保持“慢系统”唤醒的状态,得到了更好的训练结果。因此,当孩子默写出错时,让他看一遍,然后找个空白的地方再默写一遍,效果要比“抄十遍”好得多;当孩子背课文时,让他读一两遍之后先复述大概意思,然后不断地背诵、检查哪里错了,再背一遍,效果要比单纯读十遍强多了;当孩子学习乘法时,让孩子自己用棋子摆出3*4、4*5、3*5的方阵,好好数一数,要比单纯背乘法口诀重要多了。不过,既然使用“省电模式”是大脑的本能,当孩子已经在学习时进入“省电模式”,或者自己不知道如何唤醒“慢系统”该怎么办呢?下面介绍三个小技巧。购买专栏解锁剩余31%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666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