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线管理咨询的营销顾问认为真的学习技巧,就是熵高到熵低的过程。思维之熵,就是把无序、碎片化的知识通过框架有序的输入。其实,当一个人的知识储备足够大时,思维自然就融会贯通了,希望你也可以建立自己的意识框架,高质量地思考。经常有读者问我,说:为什么向您请教一个问题,您总能很快指出在哪篇文章里面提到过,是因为您的记忆力特别好吗?其实不是的。更重要的原因是:如果你经过系统训练,有意识地去获取知识的话,是应该能够把知识联系起来,连成一张网的。那么,对你而言,每一个知识点,无非都是这张网里面的一个局部。面对任何一个知识点,你都可以知道“它在哪儿”,然后循着路径去找到它,并牵引出它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很有趣的是,这恰好跟物理学里的一个概念是对应的:熵。什么是熵?简单来说,就是无序程度的度量。熵越高,表示一个系统越混乱、越无序、越不确定。举个简单的例子:把一句话拆成十几个词,它们彼此组合起来可以有几十种可能性,那么它们的无序程度就很高。但把它们组合成一个句子,就只能表达一个意思,那么这个句子的无序程度就非常低,而确定性就提高了。比如:“小明”、“小红”、“喜欢”,这3个词就有两种可能性:究竟是小明喜欢小红,还是小红喜欢小明?但如果我们把它变成“小明喜欢小红”,从词语变成句子,它的表意就非常明确了。在这个例子中,前者就是一个高熵的状态,而后者就是一个低熵的状态。热力学第二定律告诉我们:一个孤立系统,总是倾向于由低熵状态向高熵状态演化。因为高熵状态从概率上是“更可能”出现的,而低熵状态是“更不可能”出现的。这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熵增”定律。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房间,正常情况下,如果不去收拾它,它一定会随着时间推移,变得越来越乱、越来越脏,这就是一个高熵的混乱状态。那如何让它变成低熵的有序状态呢?热力学告诉我们,这就需要进行能量的交换,亦即对这个孤立系统注入能量。在这个例子里,就是需要你主动地去收拾它、整理它,亦即注入你的时间、精力,才能使它进行“熵减”——由高熵的无序状态,回到低熵的有序状态。生命其实也是如此。我曾提及过一句话:“绝对的自由也许意味着无序,亦即无限的可能性。但生命作为熵减的有序体,这本质上就是互相对立的。”有些同学表示不理解。其实是这样:生命的本质是什么?如果我们把生命看作一个系统,那么它就是通过摄取能量,把外界无序的、混乱的信息,转变为自身内部有序的信息,这么一个过程。这就是“熵减的有序体”。以我们为例:你每一天都在成长,那么你的身体发生了什么变化?你通过进食获取能量,这些能量在基因的指导下被转化为蛋白质,用来构建和修复你的组织。你和外界产生交互,这些讯息通过大脑的记忆活动被筛选出来、沉淀下来,形成你的记忆。乃至于你产生一个想法,都是因为大脑皮层中亿个神经元在放电,从而把各种感官信息、心理表征和记忆印记整合起来,组合成一个统一的、整体的、有序的“意识”……这些,都是从无序到有序的“熵减”过程。可以说:成长的过程,就是我们不断汲取外界的能量,让自己从“更加无序”变得“更加有序”的过程。当然,这篇文章并不是科普文,所以关于熵的内容,就不讲太多了。大家对此有一个概念就好。我主要想说的是:我们的思维,其实也是一样的。有效学习:先构建框架,再去学习什么意思呢?我们每一天,都在从外界摄入信息。这些信息可能来自各种渠道,表达不同的内容,激发你不同的思考……它们本质上是无序的,都是一块块信息碎片,彼此之间可以有无数种组合的可能性。这是一种高熵的状态。但大脑是无法处理高熵状态的。因为高熵状态的可能性(在物理学里面,叫做“相空间”)非常多。这就意味着,大脑不得不花费许许多多资源,来储存它们。所以,如何才能把摄入的信息化为己用,让自己能够记住、理解和用上?最本质的做法,其实就是把这些信息,从高熵的无序状态,转化为低熵的有序状态。我在很多文章里都提过一对对立的概念:“碎片化”和“体系化”。它们背后的本质,其实就是“高熵无序”和“低熵有序”。所以,什么叫做碎片化信息?不是说你从微博、知乎、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gx/66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