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直线机 >> 直线机发展 >> 双减下初中物理课堂策略探究
双减大背景下,不仅要从学生层面进行考虑制定创新教育引导方案,还要从各个方面优化教育流程,比如强化教师教育职能,优化课堂教学流程,全面提升教育活动质量等等。体现在初中物理教学期间,也要注重从细节出发,优化各项活动方案,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发展,并促使减负政策真正响应落地。
一、强化教育职能,构建优质教师团队
1.转变教师教学理念,积极学习先进教育模式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课堂活动的制定者,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摒弃以往“一言堂”等陈旧教育观念,并通过吸收先进教育模式、使用优质教育方法,为学生创造自主、生动且灵活性强的物理学习氛围,以便学生能够在课上紧跟教师引导,使用正确方式,从而提升课堂学习效果。
基于此,学校也要注重发挥教育管理优势作用,为广大教师提供更好的学习机会,促使教师能够通过主题学习、交流分享、课题研究等活动,加深对先进教育理念的认知和运用,同时真正提升自身教育素养,树立良好的教育观念,从而为学生构建更好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能够在先进教育模式引导下,实现自我突破与发展。
2.制定优质教学方案,促使教师能够潜心授课备课是授课的重要环节,高质量的备课活动能够让教师的教育思路更加清晰,当教师对学生的问题有清晰的预设,并能够制定合理的引导方案,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在此期间,物理教师要能够灵活运用所吸收的教育经验,制定优质的教学方案。当教师能够保持清晰的教学思路,同时对教学内容做到胸有成竹,才能在课上对学生进行更好的指导,从而真正实现潜心授课。
以《光的直线传播》为例,在制定教学方案前,教师要对学生学习情况、教材重点难点进行系统分析,据此制定出清晰的教学目标,同时确定以“自主学习法”“合作交流法”为主的教学模式,并且明确本课的实验重点,以便教师能够潜心授课,以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清晰指引下,细致地吸收教材重难点内容,并调动双手和大脑,参与实践探究环节。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的学习效率会逐渐得到提高,知识容量也会不断得以扩充,有助于课堂教学质量全面发展提高。
二、优化教学流程,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1.做好课前备课,明确课堂教学目标备课是一节课高效开展的基础,高质量的备课活动能够让课堂教学过程更加顺利流畅,在此期间,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和学生物理实际水平,制定出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案,以保证学生能够获得流畅的教学引导,并使课堂变得更加充实。同时,教师还可以预设出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并提前做好资料整理,以便为学生减轻学习困惑,提升其物理学习效果。
此外,在备课期间,教师还可以依照教育目标,合理划分课堂教学时间,有的放矢地展开引导,促使学生循序渐进地完成知识吸收,同时能够在具体问题引导下,获得对本课物理知识更深入地理解。当教师能够充分利用好备课时间,能够为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注入坚实力量,从而有效减少学生课后复习期间的压力和问题。
以《物体的质量》一课为例,在教学前,教师立足整体,明确具体教学目标:①促使学生理解质量的概念,并知道各单位间的换算;②通过观察、实验,使学生认识质量是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空间位置和温度而变的物理量;③通过物理实验活动和实践探究活动,促使学生提高对于物理活动的参与兴趣,帮助学生建立科学探究意识。
2.创新学习策略,夯实物理知识基础
(1)运用微课模式,引导学生自主预习。物理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其中涉及很多知识概念,要想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对基础内容进行明确把握和深入理解,是重要的教学步骤。对此,教师可以采用微课教学法,将课程中的重难点展示出来,并以问题引导等方法,促使学生进行自主预习活动,在预习期间,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思考交流等方式,完成对教材内容的把握,从而为之后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针对《汽化和液化》这一课而言,在教学前,教师可以通过微课指导,帮助学生走进教材,促使学生对什么是汽化、什么是液化、什么是沸腾现象、什么是沸点、什么是蒸发等基础概念进行整理归纳。当学生能够提前做好充足准备,在课堂授课时,教师的讲解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并记忆,同时还可以促使教学水平得到提升发展,这有助于优化整体教学效果。
(2)注重实验环节,促进学生记忆理解。实验是物理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其中很多步骤蕴含着丰富的知识点,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可以使学生对其进行直观理解,从而加深记忆,并发展学习兴趣。为了优化教学过程,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参与实验探究,以便学生在动手动脑中,提升物理知识素养,减少课后学习压力。
以《光的反射》为例,在教学期间,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白色硬纸板、一面镜子、两个光源、一张白纸、大头针(或牙签)、铅笔、直尺等实验材料,并适时向学生提出问题:一束光射向镜面,反射光线的位置如何确定?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位置关系如何确定?接着,引导学生进行猜想并动手完成实验探索,以此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并切实提升学习效率。
3.优化课堂活动,增强物理授课效率
(1)注重以生为本,引导学生质疑思考。要想使学生在课上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需要凸显其主体地位,使其能够真正参与到课堂探究中来,在思考交流中促进对所学内容的吸收把握。对此,教师要保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并结合教学内容,促使学生获得更多思考交流的机会。当学生在物理课上的思维得到调动,其头脑会更加灵活,对知识的理解力和运用能力也会随之提升。
仍以《光的反射》为例,在讲授完反射定律并指导学生完成实验探究后,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如下问题的思考,例如:光线垂直射到镜面上时,入射角是______度,反射角______度,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方向______.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垂直,入射角和反射角各多大?通过向学生发问,使其开动脑筋,运用智慧,进行质疑思考,要比教师单纯地进行理论知识传授更加高效,同时还可以使学生对本课重难点会有更深刻的理解,学习效果也会得到优化。
此外,这样的教育活动,也能够让物理课堂焕发新的活力色彩,教育过程将是充满乐趣且生动自然的,有助于学生迸发学习兴趣,提升与老师、同学的互动频率,从而使物理教学变得流畅自然。
(2)进行分层授课,保障全体学习效果。“双减”政策的落实,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为了优化全体学生物理学习效果,教师可以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制定分层授课方案。对于物理学优生而言,教师可以把难度较大的问题留给他们,对于中等生而言,可以使其进行拔高训练,而对于学困生而言,教师可以从基础内容出发,使其夯实基础,激发学习探究兴趣。
此外,还可以将不同层次学生进行混合分组,以此保障全体学生学习效果。比如在开展《弹力》教学活动前,教师根据学生物理水平,将其分为学困生、中等生、学优生三个层次,接着,依照学生实际情况,进行了科学分组,每组内涵盖不同层次学生1-2名,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起到一定带动作用,以便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以受到良好的熏陶和影响,并及时解决学习期间遇到的问题,从而提升学习效率。
三、减轻作业负担,优化课后学习效率
1.精简作业数量,提高作业的针对性作业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然而不是作业数量越多,对学生的促进效果越好,而是要选择科学合理的作业内容,对学生加以引导。尤其是随着双减政策的推行,教师要注重优化作业环节,精简学生的物理作业数量,并制定具有针对性的作业,促使学生能够通过做作业,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提升与发展。同时,还能够使学生能够在作业的引领下,获得物理学习的乐趣,进而全面提升物理综合素养。
以《初识家用电器和电路》这一课为例,本课的难点在于:使学生正确识别用电器、电源能的转化本质,并能够了解电路的三种状态。对此,在设计作业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观察了解家用电器,并对各种各样的家用电器进行分类。同时,还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相关视频,正确把握通路、短路、断路等电路状态。这样的作业内容,既不会占用学生过多课后时间,又能够使其在有限时间内,将所学知识进行巩固理解。
2.做好错题整理,掌握正确学习方法正确的学习方法,是提升物理活动质量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在双减背景下,如何最大程度上地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减轻其学业压力,是每位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物理除了有丰富的理论概念、多彩的实验活动,还涉及很多运算知识,基于对学生学习习惯和物理学科属性来考虑,为了减少学生的学习困境,在日常教学期间,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准备好一个错题本,当学生出现学习困境,遇到难题错题时,可以及时将其整理归纳到错题本上,然后定期展开集中训练,以此攻克知识薄弱项,避免集中复习活动期间“眉毛胡子一把抓”等情况的出现。综上所述,可以看到,双减政策背景下的物理教学活动,需要从多个层面不断进行优化和完善,只有真正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才能使其产生更浓厚的学习兴趣,并使自身综合素养得到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