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直线机 >> 直线机发展 >> 韩文刚开始是为了给汉字注音才发明的细数南
韩国曾经三次强行废止汉字,但都均以失败告终,如今他们的身份证上仍然要写汉字名来分辨身份。
朝鲜半岛自古便崇拜中国的先进文化,所以很早以前朝鲜半岛就已经引进了汉字,并将汉字作为官方文字。
但是汉字与朝鲜语不是同一个语种,加上汉字本就深奥,导致很多朝鲜半岛的普通百姓难以学习汉字。直到年,朝鲜李氏王朝发明了“谚文”,也就是训民正音,才让这一情况好转。
“谚文”跟我们今天用的汉语拼音类似,是表音字,而且创制时大部分词语相当于给汉字注音。而创造“谚文”的目的也是让底层人民学习汉字更加容易一些。
不过“谚文”却遭到了朝鲜的一些贵族和士大夫的批评和抵制,他们认为使用新文字无异于摒弃更加先进的中国文化,使自身成为夷狄之邦,甚至有可能遭到中国的责难。
所以,虽然朝鲜半岛从15世纪四五十年代就有了自己的文字,但依然还是用汉字作为官方文字,“谚文”只流行在底层人民中。
那么,朝鲜半岛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废止汉字的呢?
第一次废除汉字
清朝末年,神州陆沉,东方大国的威严不在,加上朝鲜民族意识觉醒,越来越多的朝鲜人呼吁用自己的“谚文”来替代汉字。“谚文”也在这个时间段在朝鲜半岛快速发展。
但是好景不长,年,日本占领了朝鲜半岛,为了同化朝鲜民族,日本在朝鲜禁止使用“谚文”,鼓励使用日文,爱国的朝鲜民族肯定不会使用日文,但是日文中也有汉字,所以使用汉字又成了他们唯一的选择。第一次废除汉字也因此失败。
第二次废除汉字
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美军入驻了朝鲜南部。这时一些亲美知识分子开始大肆鼓吹“表音文字优越论”“汉字落后论”,后来在美国的支持下,还提出了“韩文专用”。
年8月15日,韩国正式成立,沿用了此前的政策,推出《韩文专用法案》。这个法案的大致内容是在学校教育中只用韩文,不用汉字。公文提及的地名、人名必须使用韩文。
这个法案的提出使汉字在韩国的出现率直线下降,但是也造成了一个非常尴尬的局面,那就是文化断层。
因为小学和初中不教授汉字,导致很多人不认识汉字。但是朝鲜半岛的历史可以称得上就是汉字记录的,不认识汉字,意味着韩国人以后都看不懂自己国家的历史了。这种情况让越来越多的人反对废除汉字,最后韩国政府也只得允许学校继续教授汉字。第二次废除汉字也以失败告终。
第三次废除汉字
韩国第三次大力废止汉字是在朴正熙时代。朴正熙独裁统治韩国期间,使得韩国的经济迅猛发展。在第七届韩国总统选举中,朴正旭遇到了金大中强有力的挑战。为了赢得选举,他将韩文贴上爱国标签,并决定在年全面实行“韩文专用”。
最终,朴正熙以微弱优势赢得选战。韩文专用已是大势所趋,汉字也迎来了在韩国的至暗时刻。
直到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韩国经济下滑严重,同时,中国开始迅猛发展,进入21世纪的中国,对周边国家的影响越来越大。
后来金大中上台,他一上台便发表了“汉字复活宣言”,鼓励学生多学习汉字,新闻报道尽量“韩汉并用”。年,韩国废除了《韩文专用法案》,汉语重新出现在学校的课本上。这也意味着第三次废除汉字以失败告终!
虽然三次废除汉字行动都以失败告终,但造成的影响却非常大。让韩国一代人成为“文盲”,最后韩国人连自己的历史古籍都不认识。现在韩国人的身份证上还依然用汉字标注,但是大部分年轻人根本不认识自己身份证上的汉字读音。
近年来,韩国社会对汉字越来越重视,甚至一些韩国媒体宣称汉字是韩国发明,要将汉字申请为世界文化遗产,这在中韩两国网络产生了极大的争议。
这虽然是一出闹剧,但从中可以看出,汉字在韩国人心中的地位越来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