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直线机 >> 直线机介绍 >> 活细胞机器人刷屏了,但硬核给药机器人可不
从DNA折纸机器人,到长着好多条腿的软体机器人,现在,活细胞机器人都出来了。未来人的身体里一定很热闹。
作者
汤波分子生物学博士
责编
高佩雯
如果生病了需要药物治疗,你会选择哪种给药方式?大多数人有可能是这样,能外用的不用内服,能口服的不用注射。其实,不同的药物,给药方式不尽相同,其起效速度和药物利用率也大相径庭。
给药方式很多种,最常用的是外用、口服、静脉注射,也包括吸入给药、舌下给药、直肠给药、肌肉注射和皮下注射等方式。不管什么给药方式,药物分子都要进入人的循环系统,最终才能到达患病组织或器官发挥药效。一般情况下,药物分子是被动地随循环系统漫游患者全身,大多数药物分子最终被排出体外,只有少数药物分子碰巧进入患病组织或器官发挥作用,这样不仅造成药物的浪费,更可能给患者身体带来不必要的毒副作用。
最近,科学家们发明了一些微型给药“机器人”,能够准确找到患病组织或器官,之后才释放药物分子,攻击患病组织或器官,其中DNA纳米机器人和活体细胞机器人最引人注目。
1
自行组装的DNA纳米机器人
纳米是多小的单位?1纳米等于10亿分之一米。所有原子都是纳米级别,生命体中的DNA、蛋白质和抗体等物质大小也在1~10纳米之间,病毒大小在10~纳米间,细菌和真核细胞则是微米级别了。
由于具有自主折叠和组装成特殊形状的特性,DNA作为纳米级别的分子材料,不仅用作携带生命遗传信息的载体,而且被设计成可执行一些特殊功能的纳米材料,比如说DNA折纸机器人。年,加州理工学院的保罗·罗斯蒙德(PaulRothemund)博士从折纸游戏中获得灵感,率先用不同大小的单链DNA自行折叠和组装成形状各异的二维图案或三维空间结构,如正方形、五角星、笑脸、美洲地图以及立方体等。之后,很多科学家开始设计出更加复杂、实用的DNA折纸结构,在体内显微检测、药物递送等方面展现出巨大的应用前景。
年,哈佛大学怀斯研究所的乔治·丘奇(GeorgeChurch)教授团队首次完成了DNA给药机器人的概念设计,他们经过计算机精确计算,将一个多bp(BasePair,碱基对)的长单链DNA和近个短单链DNA组装成一种六边形的DNA纳米管,管腔内可以搭载一些蛋白和其他药物分子,而纳米管表面携带着某些可识别特定细胞表面抗原的寡核苷酸,能准确找到并结合到靶细胞,如癌细胞,然后开启DNA纳米管表面的分子开关,将封闭的纳米管打开,释放出其搭载的药物分子,可直接杀死癌细胞,甚至让癌细胞自杀。
六边形DNA纳米管给药“机器人”,找到靶细胞后,纳米管打开释放出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