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线机

杜佳楣动机是加快孩子进步的核心因素

发布时间:2023/3/11 0:57:00   
茵陈能治白癜风吗 http://m.39.net/pf/a_4624566.html

多数自闭症孩子都会出现“不配合”家长指令的问题,这时候家长的处理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坏的方式会造成孩子“动机”更加不足,还会给孩子带来挫败感,而好的引导方式可以事半功倍,让孩子乖乖配合。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一个5岁自闭症女孩——蕾蕾的故事。妈妈如何巧用“动机法”,让女儿情绪稳定,顺利完成任务。

案例详情

●主训人:妈妈奶奶是主训练者,妈妈30多岁,家庭主妇;爸爸爷爷是辅助,全家人一起给孩子做训练。

●何时发现孩子的异常行为:

妈妈:在3岁左右,发现孩子与其他同龄小朋友不太一样,喜欢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不爱看人,不喜欢与人接触,叫她做什么,好像没听到一样。

●初期训练碰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式:

妈妈:孩子不配合,各种哭闹,我们也没有办法,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家里经常鸡飞狗跳。想过放弃,觉得自己可能没有能力学习并且教孩子,但是群里有(星希望的)老师督促,会一直鼓励我们,并且给我指导训练细节,我沉下心,一点点改进,有点进步或者遇到问题都会拍视频给老师,老师会针对孩子出现的不同问题,给到相对应的解决方法。

●学习MUST课程训练后,孩子取得的进步:

妈妈:一段时间训练后,让我最头痛的问题改善了,之前孩子做什么都不愿意,还老用哭逃避任务。后来孩子情绪变得好多了,我用了老师教的方法——要用“动机”来提升孩子的“配合性”。

老师对我说,之前孩子不听话不配合,是因为什么都依着孩子,每次有她不想做的事,孩子就哭,她一哭,我们就妥协,不让她做了,后面她哭闹的行为就会越来越多;相反,如果孩子哭闹时,家长不依着她,辅助孩子完成她要做的事,孩子知道逃避不了,并且完成任务还有奖励,配合性也就提升了。

学习MUST课程之后,我们的思路清晰了很多,遇到问题就去问指导老师,老师会给我方向,操作方面也会耐心指导。每次给孩子训练,看到孩子进步,就像打了鸡血,又斗志满满。未来,我希望孩子可以和普通孩子一样,进入校园学习,快乐独立地生活!

案例分析

杜佳楣:动机是加快孩子进步的核心因素!

在孩子的“动机”问题上,不少家长可能会面临孩子几乎没有动机这样的尴尬局面,针对这种情况,下面给您支几招——

第一,筛查孩子的动机

一定要找准孩子的动机在哪里。不要想当然地认为,你认为好的/对的事物就是孩子的动机。比如我们很多家长会觉得,我表扬他,我给他吃糖果,这个可能就是孩子的动机。但是有的孩子并不一定。比如有的孩子,他对好吃的零食不感兴趣,但他会对一把扫帚感兴趣,所以每次训练完,你就可以给他一把扫帚,这样他的动机就能保持很好,进步幅度就会很大。在找准孩子的动机之后,我们进入第二招。

第二,我们要进行动机的配对

我们不能让一个孩子一直玩一个扫帚,我们希望他的爱好、兴趣、动机能够跟普通人越来越接近,所以我们就要把这个扫帚跟玩具进行配对。不断配对之后,可能孩子就开始对小汽车感兴趣了,小汽车就成为他的动机了。这样由一个动机拓展到两个,再拓展到三个,慢慢地孩子的动机物就增加了。

第三,给孩子的动机恰当升级

一旦孩子在某一个动机局面稳定之后,我们要想想办法让他继续提高。比如,我们不能总让孩子停留在食物动机,我们要给他的食物动机升级,变得更高级,到玩具动机,到代币动机(各种奖品奖励),最后可能到最高级的自我动机。

如何提升孩子的动机?

自闭症孩子动机差的原因是:孩子很少经历成功,家长在教孩子的任务中,给了孩子太多的挫败感,特别是持续的挫败感,让孩子变得消极,他们会通过发脾气来逃避要求,也会从行动上孤立自己,比如他们看不见或听不到,眼神不接触。针对这些情况,以下几种方法可以帮助孩子很好地提升动机——

一、从简单的事情开始

通常来讲,人们更喜欢做容易完成的事情,而对于艰巨的任务总有畏难情绪,迟迟不肯动手。孩子也是如此。

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其实这是教育中的常识,无论在特殊教育领域还是普通教育领域都遵循这个原则,只不过我们在具体的实践中受专业性、经验和情绪(比如急躁)等方面的限制,常常忘记这个原则。

例如教孩子蒸米饭,孩子肯定不可能立即学会,任务太难他就会拒绝学习。但我们可以把蒸米饭分解为:取米、淘米、放米、放水、盖盖儿、接电源、按下开始键,家长先把前几步都做完,只留下最后一步“按下开始键”,让孩子完成这一步,孩子只需按一下键,就能吃到米饭,任务简单,结果直观,孩子何乐而不为,当然会很配合。

然后家长慢慢往前教:接上电源、盖盖儿、取米……孩子在学习新步骤时,不断复习已经掌握的步骤,最终完成蒸米饭的学习过程。这样教是不是比直接让孩子学习全套蒸米饭的过程效果要好很多呢?

二、善于使用辅助

自闭症孩子他们动机弱也许是因为能力不足,辅助又不够,就会拒绝学习。

以做操为例,为什么普校中自闭症孩子在做课间操时要么乱晃不做,要么简单比划几下,甚至是乱跑呢?原因有很多,也许很多高功能的自闭症孩子有模仿能力和较好的肌肉力量能够做操,但动机不足,因为他们不理解为什么要做操,当然更可能的原因是孩子本身能力不足导致不能做操,例如模仿能力欠佳、肌肉力量不足、本体感差、协调性不太好等等。

无论是动机不够还是能力不足,或者两种原因掺杂在一起,仅仅把孩子放在队伍里他们肯定不会像其他孩子一样自然而然学会做操的。如果想教会孩子做操,就要依据孩子的能力水平,使用全躯体或半躯体的辅助,随着孩子逐渐掌握动作要领,慢慢降低辅助的等级直到撤出辅助,这是从高到低的辅助。没有辅助孩子学不会,自然就不会去学,只能站在那里晃身体或乱跑。

当然辅助还有从低到高的辅助,需要家长和老师针对不同的孩子和学习项目灵活运用。

三、灵活调整训练项目

“妈妈,打开。”孩子拿着一盒水彩笔给妈妈,请求妈妈打开。

妈妈直接把水彩笔放一边儿,说:“现在不是画画时间。”紧接着,她拿出一沓识读卡片开始让孩子读,这时候孩子的注意力却很难集中在卡片上,在妈妈的不断责备下,情绪不佳的他最终哭闹拒绝识读卡片。

做家长的爱子心切,恨不得把每一分每一秒都给孩子设计成精致的干预课程,殊不知孩子也有许多自发学习的时候。这些自发学习由孩子发起,学习效果并不差,甚至好于家长专门设计的课程。这就需要我们有一双慧眼和反应迅速的头脑,紧紧抓住这些机会变为促进孩子发展的训练项目。

就上述这件事而言,妈妈不仅打击了孩子的社交意愿,错失了绝佳的教育机会,而且一手制造了孩子的情绪问题,最终导致训练无法进行下去。如果妈妈当时就接受孩子的请求,教他打开彩笔盒,问孩子要画什么,画在哪里,一起找白纸,看看孩子画什么,根据孩子画的内容来构思一节课程,或者将孩子的作品跟识读卡片联系在一起教给他,孩子在愉快的情绪中学习,效果肯定会不错。

家长要明白的是,自闭症孩子有自己独特的思维和视角,我们在安排训练项目的时候要尊重孩子的特殊性,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才会取得好的效果。

四、在跟随中寻找机会

有这样一个自闭症儿童,非常迷恋各种交通工具,他的玩法是典型自闭症孩子的玩法——将所有的玩具车排列成直线。他的父母并没有强行改变他的兴趣,反而带他去各种商店搜集各种汽车模型,带他坐地铁、火车、轮船……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学会了所有跟交通有关的路牌标示、购票流程、交通法规、基本沟通方式(比如问路),还学会了查看地图,最终学会了独立出行。

刻板行为和狭隘兴趣是自闭症的两大核心症状,假如没有刻板行为和狭隘兴趣,也就不是自闭症了。因此想彻底消灭该核心症状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强行消灭的做法是危险和愚蠢的,只会让自闭症孩子永远封闭在自己的空间而拒绝学习和成长,更何况刻板行为和狭隘兴趣并非一无是处,在耐心的跟随中或许能发掘教育机会。

五、平时做到说话算数

说话算数不仅是指兑现给孩子的承诺,还指孩子能够执行父母发出的指令。一位母亲经常抱怨孩子不洗袜子,嘴上说好要洗袜子,但就是攒了几天都不洗。这位妈妈不断提醒催促,临睡前还在说:“把你的袜子洗了再睡觉。”结果是孩子睡了,袜子没洗。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经常犯的一个错误是对孩子随意发指令,发空指令,却不能保证孩子在执行指令。所以父母平时就要养成说话算数的习惯,无论事情有多小,都能保证发出的指令会被孩子执行。

假如这是孩子乐于执行的指令,当然是父母所期盼的。但问题是父母发出的很多指令并非是孩子乐于或者能够执行的,这样的指令一定要少发慎发。这里有许多技巧需要慢慢摸索,比如发指令前一定要先想一想,这个指令孩子能不能执行,若不能我是否可以辅助他执行,若遇到激烈的反抗我可能会有什么有效的措施。

总是受到孩子激烈反抗的指令更要少发慎发,除非是万不得已的事情。父母不能因为孩子的激烈反抗就妥协,无论如何也要确保孩子执行指令,妥协不仅没有解决问题,还制造了新的问题行为。如果平时父母发出的绝大多数都是孩子乐于执行、能够执行或者通过辅助就能执行的指令,那孩子在做事情时自然会更配合。假若父母总是发出让孩子畏难甚至厌恶的指令,孩子越来越反抗越来越不听指令,还谈什么爱学习想学习呢?

六、巧妙使用消退

虽然我们主张尊重自闭症儿童的特点,从儿童的喜好入手进行教学,但是孩子不可能喜欢所有事情,有些事情不喜欢但必须去做,孩子也是这样。

他能不学习生活自理吗?他能不写作业吗?他能不上学吗?不能。但是在要求孩子学习或者做事情时,他反抗、拖延、装作没听见,也就是出现了逃避任务的问题行为,怎么办呢?最好的办法是对于这些行为不要有任何反应,只坚持让孩子完成任务即可。

我们还是拿上面家长要求孩子洗袜子的事情来说,先给孩子接好水,把孩子领到洗手间,让他把袜子放进水里,告诉他打肥皂,如果不会打肥皂就手把手地教他,投洗晾晒,直到辅助孩子完成洗袜子的任务。每天坚持,时间长了,孩子就会明白:父母的指令必须执行,不是可做可不做的。

无论是孩子独立完成还是辅助完成,无论是仅完成几步还是全部步骤,只要完成了,就给孩子强化,或赞赏或给代币或给玩游戏。

这里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只有做到前五点,第六点的方法才会有效。

记住以上所述方法,并且不断去实践的话,孩子的动机就一定能得到稳步提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361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