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直线机 >> 直线机资源 >> 上汽模具自动化连续生产干涉曲线分析方法
表1SPM=12的运动曲线从0步至20步的空间坐标值
2.NX动态仿真干涉曲线分析应用实例完成运动曲线的空间坐标值转换后,使用NX动态仿真功能进行干涉分析,以下结合实例阐述动态仿真干涉曲线分析的具体步骤及每一步骤中的设置要点,NX动态仿真分析的过程共分为8个关键步骤。(1)导入装配图。使用NX打开模具装配图,在模具闭合状态下将整条生产线的4道工序模具图依次导入仿真文件中,同时包含工序件和已经设计完成的端拾器。OP10工序模具为压边圈顶起的状态,后工序的模具压料块、斜楔等部件均需处于回退状态,如下模存在顶料机构,则需处于顶起状态。导入模具图后,将4道工序的模具图排成一条线,相互间隔mm,如图7所示。图7模具排成一条线(a)OP10模具(b)OP20模具(c)OP0模具(d)OP40模具
(2)调整端拾器位置。确认零件位于凸模上,调整端拾器处于抓取零件的位置,如图8所示。图8端拾器处于抓取零件位置()画辅助线作为辅助运动连杆。在NX动态仿真中,连杆在整个机构中进行运动传递,参与当前运动仿真的部件都定义为连杆,每1个连杆只能进行1个方向的动作。机械手和工序件是沿X轴和Z轴2个方向的运动,因此需要画2条直线作为辅助连杆,以实现机械手与工序件空间运动。首先将机械手和工序件定义为X向运动,通过勾选啮合功能,连接辅助连杆的Z向运动后,即可实现X向和Z向的2个方向运动,合成复杂的空间运动。其中拉深工序还包含上料机械手和板料,故需画4条直线作为辅助连杆,如图9所示。图9画线作为辅助连杆(4)建立仿真文件。进入运动模块后选择动力学类型建立NX仿真文件,如图10所示。图10建立仿真文件(5)建立连杆。将所有工序的上模、下模、端拾器、零件设定为连杆,如图11所示,以实现运动传递。下模和压力机机台需勾选设定为固定连杆;其它部件设定连杆时选质量属性选项;实体优先选择自动;片/线体选用户定义(质量与力矩:质心选片体上的点;质量、lxx、lyy、lzz填10,其余不填)。图11建立连杆(6)建立运动副。运动副是建立在连杆上用于定义连杆的空间运动。1)类型:零件和端拾器转运过程需要做角度旋转时选旋转副,其余一般选滑块。2)选择连杆:选择相应的连杆,原点选取在连杆上,矢量方向即此连杆的运动方向。)2个方向运动时,勾选啮合连杆,并选择辅助连杆,如工序件需进行2个方向(X向、Z向),则需勾选啮合Z向作为辅助连杆,如图12所示。图12建立运动副(7)导入参数驱动运动副。运动副设定好后需要以参数化的方式进行驱动:①点选驱动→选择函数→点箭头选择函数管理器;②选AFU格式的表→新建;③确认AFU文件及ID信息,点选“XY”编入;④在编辑界面,将运动曲线转化成空间坐标值拷入,依次点击确定后完成运动副的驱动函数创建,所有连杆都需要一一进行设定,如图1所示。图1导入参数驱动运动副(8)设定解算方案及求解。完成连杆和驱动副的设定后,可对设定的方案进行求解:解算方案→时间与步数均设置为61→勾选“按确定进行求解”→重力方向选择“-Z”→点选确定,等待求解完成,如图14所示。图14解算方案及求解2.4动态仿真干涉曲线结果分析整条生产线包含4台压力机和5个机械手,NX动态仿真结果会形成60部连续的动画,展示在不同时间下的相对空间位置,图15所示为第步时模具与机械手的空间位置。图15第步时模具与机械手的空间位置根据机械手运行的要求,在运行过程中机械手的最高点距离上模最低点的距离不得小于SPM×7,如模具在IC_P-00--12SPM的曲线下运行,机械手与上模的最小安全空间需大于12×7=84mm。同时,机械手最低点距离下模的最高点安全空间需大于15mm,否则视为干涉。根据动画展示的相对位置,对每个机械手进、出模具时最小空间通过点进行安全空间的测量,即可分析机械手是否与模具发生干涉。图16所示分析结果以OP10-P1命名,表示OP10的机械手对于第1台压力机P1模具的干涉情况,图16中下方2个箭头分别代表机械手进、出模具的方向,模具上方的数值为压力机凸轮此时的旋转角度,方框中的数值为在最小空间通过点测量的安全空间值,所有数值单位均为mm。在最小空间通过点时,上模的安全空间为mm,大于84mm;下模的安全空间为57.5mm,大于15mm,因此判断OP10机械手在进出模具时不会发生干涉现象,可在SPM=12节拍下顺畅运行。图16机械手最小空间通过点的安全空间2.5动态仿真干涉分析问题优化对于复杂的侧围模具,拉深深度深且斜楔结构多,机械手进、出空间小,在IC_P-00--12SPM的曲线下运行时,整条生产线节拍SPM=12,机械手进、出模具取件的时间点较早,因此在最小空间通过点,仿真动画出现机械手与模具的干涉现象,需分2种情况进行优化处理。(1)在最小空间通过点:上模安全距离+下模安全距离的总和小于SPM×7+15=99mm,此情况判断机械手无法进、出模具抓取零件,不能通过调整机械手运动路径的方法解决,需改变模具结构设计,减少上、下模的厚度,满足通过整体空间大于99mm后,才能满足SPM=12的节拍运行,否则只能在低一个档次节拍的干涉曲线IC_P-00--10SPM下运行,即降低压力机运行的速度,推迟机械手进入模具的时间点,以获得更大安全空间,此情况一般出现在OP10工序模具上。图17所示某侧围用IC_P-00--12SPM的曲线分析,在压力机旋转至25°时:OP10-P1进入取料,在最小空间通过点与上模最低点只有25.9mm,且端拾器距离下方最高点只有42mm,整体空间99mm,因此无法满足SPM=12的节拍生产要求。图17上模与下模的安全空间不足(2)在最小空间通过点:上模安全空间+下模安全空间的和大于SPM×7+15=99mm,此情况判断机械手可进、出抓取零件,但路径不对,导致干涉发生。图18所示为侧围机械手在OP20-P工序进入时与下模安全空间只有0.6mm,小于临界值15mm;退出时与下模安全空间-4mm,也小于临界值15mm。此时可根据实际运行状态,机械手进行旋转避开障碍点,并调整运动曲线的Z向坐标值,降低或升高机械手进、出路径,满足机械手在最小空间通过点的安全空间大于临界值,则可解决干涉现象。图18所示情况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路径优化。图18整体安全空间足够(下模空间不足)(1)机械手进P模具送料:在压力机凸轮°~°逆时针旋转18°,并升高50mm进入;在压力机凸轮°~°顺时针旋转9°;在°~°逆时针旋转8°,放下零件,如图19所示。图19机械手旋转角度调整路径进入
(2)机械手从P模具退出:在压力机凸轮°~°间顺时针旋转11°,并升高70mm退出;在°~21°间逆时针旋转15°,如图20所示。图20机械手旋转角度调整路径退出
▍原文作者:李东生李开文谢迎欢黄棋
▍作者单位: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