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线机

从一棵松到一片海背后,是三代塞罕

发布时间:2023/3/23 15:24:43   
                            

提到承德的塞罕坝机械林场,大家可以列出一连串荣誉:“国有林场建设标兵”、联合国“地球卫士奖”、“全国脱贫攻坚楷模”……

河北承德塞罕坝日出。图|图虫创意

这些荣誉的背后,是三代塞罕坝人的奋斗和坚守。

但很少有人知道,第一代塞罕坝人平均寿命只有52岁;很多塞罕坝人在造林护林的过程中,落下了终身残疾,还有些人,要求死后也要埋葬在塞罕坝,继续守护。

塞罕坝,如何从千里松林变成荒漠一片?

为了使它重获新生,三代塞罕坝人付出了怎样的代价?

1

退化

“塞罕坝”是蒙语和汉语的结合词,“塞罕”是蒙语,意为“美丽”,“坝”是汉语,意为“高岭”,地处内蒙古高原和冀北山地的过渡地带。

历史上的塞罕坝,确实是一个“美丽的高岭”:辽金时期它是人迹罕至的千里松林;明代及清初它成了蒙古游牧之地,自然生态环境一直保持着原始状态,林木葱郁,水草丰沛,鸟兽繁多。

年1月,塞罕坝冬景。图|视觉中国

清代康熙时期,清政府面临着北方的多重威胁——兼并蒙古大部分部落的准噶尔虎视眈眈,沙皇俄国也觊觎已久。因此,这片“南拱京师,北控漠北,山川险峻,里程适中”的游牧之地备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378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