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线机

有个SB想害朕事实避免非情绪化决策读

发布时间:2023/3/18 14:43:18   

一、

引子

今天我们要分享的是比尔盖茨为全美毕业生推荐这本书叫《事实》。我取了一个比较骇人的名字,是为了今后把它整理成一篇文章,所以叫“有个傻逼想害朕”。但实际上讲的是这本书。

那么开始介绍这本书之前,我先抛一个引子,就是这张照片,大家可能看到第一张照片,照片里面有两位,在两个格子间里边背景都是统一的格调,前面放了一些吹风的设备,然后还有一些录像的手机。

这是最近互联网特别流行的一张照片,我不知道大家看见这张照片有何感想?

据说坐在最里边的那位男士,是“全中国最懂女人的男人”,而右侧的这位女士是“全中国最懂女人的女人”。这是发生在年3月份的一张照片,那么我不知道大家作何感想,对我而言、或者说对这一次分享会而言特别应景,因为他为这次读书会开了一个好头。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他回答了一个问题:我们其实距离事实很远,那么现在最火的直播带货的分别是李佳琪、罗永浩,还个女的叫薇娅是吧?

我们看到了非常热闹的一个产业,据说那位“最懂女人的男人”在上海买了一栋1.3亿的房子,总之让这个行业特别热闹。但是这个产业到底是怎么回事?各个直播平台之间的竞争是一个什么样的竞争关系?什么样的一个生态结构?以及在网红工作室以及线下的这些供应商、品牌商们之间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博弈关系?以及还有这群直播带货的人的生存状态是什么样的?他们的收入分布结构是什么样?他们平均收入多少?我们知道Top级的收入,但我们不知道中位数的收入是多少,以及整个生态当中靠这些吃饭的人的收入到底是怎么样的?因为通过这张图我们可以看到在年的时候,薇娅在录直播的时候,大家可以看到了吧?还拉着她的行李箱,暗示有几种可能,其中有可能就是干不好这一次就滚蛋了,人就不要他了。对吧?还就是有可能里面是装的货,各种可能性都有。

可以看到初期这些人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生活状态,但是这张照片就代表了事实吗?不知道,我只是想用现在最火的这张照片来给一个引子。我们一直都生活在媒体和资讯给我们营造的假象当中,我们距离事实实在太遥远了。

这就是今天这个引子,然后往下翻,我们回到这本书,大家可以看到这本书叫《事实》,是它的副标题叫“避免情绪化决策”。

二、

《事实》斯书

书的作者是一个瑞典的医学家,他虽然长了一副外国人的样子,但是如果你读完这本书,他的内心特别像一个中国人,而且特别像中国的古圣先贤的内心世界,他有一颗匡扶天下的心愿。对他有一个简单的介绍,就是他是开启民智、基金创始会创始人,是时代杂志全球位最具影响力的人之一,曾经担任过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以及其他援助机构的顾问,就是这位先生。

我用这个颜色的照片,是因为他在年已经去世了,这么一个伟大的先生,他出生在年,他的书读的过程中真的让我觉得特别亲切,他像极了我们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不太像我们看到的网上那些西方人,因为他代表了西方精英的思维方式。

关于这本书咱们做个简单的介绍,因为淘宝店为了卖这本书,把里面很多东西已经整理出来了,所以我们就顺着他读了。这是比尔盖茨送给全美大学生毕业的毕业礼物,一人一本《事实》。

这位先生曾经做过一个演讲,点击率突破了两千万,这个数字在中国比起来好像不算什么,但是在西方精英的世界里面,这个数字应该是很恐怖的数字。现在如果说在我们抖音上有时候有一个东西播放万次,好像也没那么夸张,比较厉害、但没那么厉害,但是这个数字放在西方精英,他面对的是一个非常窄、非常小的群体,是西方的精英世界的人,他不是中产阶级往上的人,所以这个数字是很罕人的,不是我们平时看到的那个数据。

按照图书商为了宣传的介绍的话,他这么说的“要教我们避免情绪化的决策”,但是她没有回答什么叫情绪化决策,认识情绪化的本能,然后做出相应的改变,摆脱非理性的困扰,把能量重新投入到建设当中的行为中去。那么它里边有几个关键东西,第1个叫做“避免一分为二”,这是西方人的用语,用我们中国话就是“标签化”。比如说句很不客气“女人开车,女司机又都是女魔头”,这又是种标签化。

他们会非常简单粗暴地为一个事情下一个结论,比如评价某个地方的人,就有地图炮。第二是避免负面情绪。什么叫负面思维?其实如果大家去读这本书,会发现负面思维深刻的印在我们记忆的深处,它是跟着我们基因进来的,正常遇到一个事情的时候都会做负面的这种思考。

第三个,避免直线思维。我们想问题时很多人特别容易直线思维,这样就做一个简单的拓展,还有可以避免什么?恐慌的本能,还有避免规模错觉,还有避免以偏概全,还有避免命中注定,还有避免单一的视角,避免归咎于他人,我那个标题就是从这来的——避免归结为他人,我们碰到一些不愉快的事情的时候,我们脑子里面就会被一个东西所接管——“有个傻*想害朕”,就会归咎给一个人。还有要避免情急生乱、欲速则不达。这是他自己为这本书做的广告,说远离焦虑、变得乐观、充满希望变得理性,化在内,潜在的商机,然后做出有效的决策。。。

然后一系列的名人都为他推荐了,包括比尔盖茨以及美联达比尔、还有罗振宇等等,但是这里面我应该介绍一个、大家不太熟悉、但是这个人以后的书可以参考的人就是——斯蒂芬平克,这个包含了丰富的数据,读起来相当轻松,他讲的不太好,但是以后我们在分享当中还是会提到他的,因为他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认知科学家。在人工智能、认知科学,包括各个方面都有非常杰出的贡献,我相信随着我们往后办,我们会知道关于他越来越多。

最后,因为这位先生比较伟大,然后我们最后再回顾一下——汉斯罗斯林,就是这位作者,上面的数字是有问题的,我核实过他应该是年才去世的、不是年,以及他有点像毛泽东同志,举家去干这件事情,你看底下几位合作者分别是他的儿子,还有是他的妻子,就是儿媳妇,一家人都在干这个事情,就投入到这件事情上了。

三、

第三个环节,其实当我想把这本书分享给大家的时候,实际上是我也是看了别人的介绍,我觉得这本书挺适合我们的。所以当在公司内宣布说要分享这本书的时候,其实这本书还在快递、在路上,但是我一拿到手之后就后悔。

为什么呢?

不是说这本书不好,这本书特别好,而是这本书实在不好分享。我在读的过程中多次被他的内容所触动——读起来一点不像一个瑞典人,而且就像我们身边的一个令人敬仰的中国人,是因为他讲的这个东西不好分享,为啥不好分享?因为他讲的内容离我们现在比较远,他讲的主要是全球的健康问题、全球的发展问题。那么举个例子,不是遥远的非洲,就是更加遥远的瑞典。

还有一些其他、我们不太熟悉的地方,而且他举的领域里面主要是关于人的健康、受教育的程度、各种疾病的峰值情况、人的寿命等等,诸如此类一些例子。基于这些案例,我们不太容易有同理心去理解好他的意图,所以我觉得我上当了。为什么比尔盖茨推荐他,是因为这个人的工作——汉斯的工作跟比尔盖茨、盖茨基金会的工作重合度非常大,他们干的都是同一件事情,就是想推进整个世界文明的发展,让更多的人从他讲的第4季摆脱出来,来过上更加健康、更加有体验的一种生活。

所以不太好介绍,但是已经讲了——自己约的这事、自己得上。

四、

两个比喻

为了比较好介绍,我想换一个角度,接下来我会讲两个比喻,用两个比喻,我们一起更好的理解它。

刚才讲了我们跟事实之间到底有多远?我们跟事实之间到底隔着什么?那么我看完这本书的第一个感觉就是我们跟事实之间隔的是一个巅峰时期的泰森。没错,不是别的泰森,就是拳王、曾经是重量级拳王——泰森。

问一个问题,我们现在应该没有人相信自己能够打倒泰森,对吧?

我们打不过泰森的原因,无论我们是一个职业选手,还是一个普通的人,打不过泰森,其实是有两个原因的,第一个原因是,大家知道他一个摆拳力量有多重吗?他的一个摆拳的力量是公斤到公斤之间,区别于发力情况好不好。据说公斤的力量就可以把一个人的头颅打开,所以他的力量是差一点就可以把一个人头颅给打开。这是第1个原因,他的拳击力量非常大,如果是我们正常人的话、没有受过训练的人,而那些被训练有素、从那么多人选拔出来的,他曾经创过记录45秒KO对方,这仅仅是第1点。

第二个原因是因为他有一套组合拳,为什么泰森并不是这世界上最伟大的拳击手,我查过他的排名大概第四、第五的位置,但为什么他成了拳击的代言人。

一说到拳击想起的一定是泰森,而不是其他选手?泰森之这么有名,是因为他有暴力美学,你看过他的视频,就再也不会忘记他,实在打得太精彩了,真的是三下五除二,就把对方整个防守打开,然后一个下勾拳,打他下巴之后,然后仰壳倒下了。太有这种暴力美学了。

这是一个。

据说泰森一共有10个动作,这10个动作都很厉害,分别是:左刺拳、右拳打肋骨等等一共是10个动作,每个动作正常人是接不住的。而且他如果是一个组合的话,他是训练有素的一个组合,几乎是没有人能够抵挡住的。

为什么说介绍泰森?是因为如果我们认为我们低挡不住泰森的组合权,同样我们也抵挡不住情绪化的组合拳,情绪化的组合拳在我们大脑当中一样是有用的。

非常有意思的,就是说在这位先生——汉斯的书里面也举了10个拳,而这10个拳跟他一样,在现实生活当中一样是一个组合拳,会把我们打得跟事实距离越来越远,分别是哪10个呢?

第1个叫Gap,或者叫一分为二。第2个叫Negativity,负面情绪,第3个叫Straightline,就是直线思维,小问题不会拐弯,直线思维未来的发展就是一个直线思维。第3个是恐惧情绪,第5个是规模,第6个是generalization,一概而论。第7个是说命中注定,第8个是single,就是手里有一个锤子,看东西都是钉子。第9个是责难别人,“有个傻逼想害朕”。第10个是紧急。

跟那10个是一样的。因为现在科学比较发达了,这10条其实可以归结成两类,一类是因为我们的情绪所导致的,比如说负面情绪、activity,还有害怕、blame、urgency。

另外一类是因为我们大脑偷懒而造成的。比如直线化思维,比如说标签化思维,比如说以面概全,比如说命中注定都是因为大脑不愿思考,大脑想偷懒,大脑的本能就是想偷懒,想节约能量慢慢活下去,所以他都建了一个东西,他都企图用那些简单的方式来概括它标签化,比如说我们对某一个地方的人,我们怎么认识它?对吧?如果听说某人是从河南来的,对不起,我这并没有任何污名话,是因为这是历史上存在过,就会对他们有些污名化,就会给他们加上一个标签,或者说这个人是从哪里来的,我们就会听说这个人从哪里来的,我们立马就会给他加一个标签,这是一种简单的思维方式。

他曾经也很好地帮助了我们人类,但是在这个时候,他会让我们离事实越来越远了。好的,这是我说的第1个比喻。

第2个比喻,刚才在泰森的组合拳里边,我们知道了情绪的组合拳非常厉害,不管是其中任何一个,我们都防不住地,别说是一个组织套路。所以陷入到情绪化的角色当中是难免的,就是那句话“躲过初一躲不过十五”,因为他是一套组合拳。但是我并没有回答情绪化是如何工作的、如何运作的,所以在下边会讲一个例子,这个例子会让大家比较好的去理解它是怎么工作的。好在我们大部分做的工作都跟it有关,而且咱们公司曾经还做过一款“反作弊、防作弊”的一款产品。

如果是原来的很多同事,一定知道作弊有一个手法叫木马。全家桶放到这了,我就是想捧一下啊、全家桶木马。什么是木马情绪?我们现在很多同事还不太知道,我在这里面想介绍一个专栏,就是我撰写的一个专栏,曾经专门介绍过木马程序的工作原理,待会我会把链接发给大家,这篇文章还曾经上过知乎的编辑推荐,也上过知乎日报。我把链接发到群里稍等一下。

一个程序要想成为木马,一共有关键的三步:

第一个提权,得到root的权限;

第二个是驻留,就是一开机它就会注进来,注流到程序里面;

第三个是触发,他就会伺机等在那里面,他进城之后就一直在等消息,会接收到相应的新的信号之后,就会被触发来开始工作。

比如说有的木马程序会点赞,会刷一个页面,甚至会把别的程序也安装进来,这都是一些作弊的手法。那么汉斯在《事实》这本书里边介绍的10种情况,我们就可以理解成,在我们人的大脑当中驻留了10个木马程序,只不过这个10个木马程序的名字,分别就是我刚才讲的那几个,分别叫负面情绪,恐惧心理、责怪他人、集中出错、标签化、现象、思维、规模、错觉、以偏概全、命中注定、单一视角。

刚才说的东西都是什么,其实就是木马的程序。他们同样也有三个特征,第1个他们都得到了大脑里边的root权限,因为这些都是本能的东西,它是随着我们人类进化而来的,而且它是最早得到root权限的,而且根部下的root权限,大家非常强大,这是第1个。第2个是驻留,长时间的驻留在我们大脑中,随时想接管后边的界面。第三触发,当我们捕获到一个信息的时候,或我们注意到一个事情的时候,这10个程序当然还包括其他的那些程序都企图想接管这件事情,他们就会产生一次root权限的斗争,只是斗争的过程我不知道,我们没有意识到,会有一个人最后胜出拿到权限了,要么陷入到负面情绪当中,要么就线性思维。

五、

有个SB想害朕

好的,然后我决定要举一个例子,这个例子名字就叫“有个SB想害朕”。

首先先讲书中的一个案例,因为这个案例我也发生过,我跟他一样,所以我就念一下,大家体会一下。他说:有一次,当我在一个酒店里洗澡的时候,老出差,因为他全世界各种飞来飞去,我就把热水的开关把手拧到了最大,但是水并没有热,过了一会,滚腾的水一拥而出,我就被烫了一下,在那一瞬间我很愤怒,我觉得这一定是水管工做错了工作,或者酒店的经理没有做好冷热水的管理,或者是因为隔壁的客人用了太多冷水,我把这个罪归咎给别人,是一种本能,你不注意他就出来。

还有一个我自己的案例,我以前老坐地铁,其实我是一个特别感动的人,一般我走的都很快,前面有一个人,不管他是男是女,他一旦走路放慢了速度、不按照顺序走的话,我那火就出来了,我就觉得他是一个SB(很无礼)。很快这个火就上来了,下一秒我可能要到那边迟到了,会归咎给当天的某一个人,会立马就会找这人,你看这长的丑,立马就会调出邪恶的念想,来对他进行一番刻画,立马就觉得如果我辨别出来,你是哪里的人、假如说是一个开什么样车的人,我就是说开马自达的人都是SB,会立马去归责于某人,你看,不由自主就出来了。

其实我们在工作当中也是这样,当一件事情不顺利的时候,这个程序立马就可以接管,也会去找一个傻逼去diss,它时刻都存在我们大脑当中,我们很难预防它。

六、

理论升华

因为一共有10个,时间关系也不太可能把10个都讲,因为他跟我们还是有点远,大家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继续可以去买、也可以到我这来借阅。我想到这,作为一个21世纪的人,我是70年代的人,他作为一个40年代的人,如果还停留在他这,我觉得是不合适的,所以我想就他这本书做一个理论上的升华。这是我为什么带来其他书的原因。

所以在这是时候要推出两位,头一位,他是2年诺贝尔奖经济学奖的获得者叫卡尼曼,他曾经写过一本科普书,也是畅销书,就是这本书就是《思考快与慢》。经济学、计算机、包括人工智能以及组织行为以及人的决策,其实都是连在一起的,我们会看到很多国家、会看到很多跨界奇才,这是第1个。

第2个是下边这本书的作者,没找到他的照片叫斯坦诺维奇。特别像东欧的一个名字,实际上他是一位加拿大的非常著名的一个认知科学家,他写的几本书在国内也越来越畅销了。有三本非常有意思的是,分别是这几本:第一本叫《这才是心理学》,被专业的心理学的老师以及学生特别推崇,别的心理学说的不是心理学,都讲的是一些迷信或者乱七八糟的东西,这才是心理学。

第二本是叫《机器人叛乱》,第三本叫《超越智商》,非常有意思,后两本都是我一朋友叫阳志平,他引进到国内的,这本书他做了序,同时翻译叫张斌,原来我们在一个群里边,这本书副标题为什么聪明人也会做蠢事。

我们讲一下理论,因为一些伟大的头脑之间的碰撞,发生了一些有意思的事情,刚才我举那个例子其实是挺好的一个例子,虽然是我自己编出来的,但是是有理论基础的,理论基础就是来源于这几位先生,我想介绍一下他们的这几个模型,第一个首先是哈佛大学的帕斯金的,他率先提出一个概念叫心智程序MindWire,这是他首先提出这个东西。

写出来的东西被另外一个顶尖的认知科学家叫斯坦诺维奇受到启发,就提出双系统理论,就是系统一、系统二,他说我们脑子里面存在两个系统,就相当于两个程序,随时都想接管这个局面。

紧接着受他的启发,刚才谈到了那位老先生——诺贝尔学经济奖的获得者卡尼曼说,他的启发又提出双过程——叫快与慢。什么叫快慢?什么叫双过程?就是它不再用系统,因为系统很容易让人理解说思考的东西跟思考那东西好像分别存在两个不同的地方,两套不同的东西,它是两个进程。电脑里边两个进程一样,它是两个过程都想接管这个程序,那么于是就有了这本书——双过程:快与慢,而且他在演讲当中也特别强调了斯坦诺维奇对他的启发。

那么什么叫做快?什么是慢呢?就是说你的大脑里面它做简单化了,你的大脑里面存在两个你,一个是猛张飞的你,一个是诸葛亮的你。这俩有什么区别呢?猛张飞就是他的认识资源非常少,他想起来就干,火急火燎的。诸葛亮是有条不紊的,他会慢慢静下心来算,所以我们做工作或者我们处理事情,通常这两种情况,一种火机动噔就已经被管不住了,噔噔就没完了。另外一种就是你开始慢慢下来盘算,这是卡尼曼的贡献,就是说快与慢,紧接着斯坦科维奇又受到他的启发,终于最后定稿了,就现在比较流行的叫三重心智模型,他认为我们脑子里面有三种不同的心智,它在不同时间在起作用,第一个叫自主心智,第二个叫算法心智,第三个叫反省心智。

这块我给大家介绍一下,什么叫自主心智?

一部分跟本能有关,我们说的刚才那10个要接管我们大脑的程序,都是自主心智,还有一部分我们称之为自动化的程序:比如说骑自行车,你一旦学会骑自行车的时候,你会发现,你可以看路,你可以跟人聊天,你已经不再管如何脚和手配合了,以及我们开车时也是这样,我们不在管油离配合、方向盘这东西,他就自然而然进行、不需要认知资源,他就操作自动化,你到这该加油、该提档、踩离合,换挡、松离合。

换挡,然后松离合这个过程你根本没思考过。其实你再想想你第一次学车的时候,这个过程是非常复杂的,你为这个东西被教练骂过多少次,油离配合不好,但是后来为什么就像长在自己身体一样了,为什么?是因为自动化、已经变成自主心智,处理事情不需要认知资源,就去干了、就自动化就去执行了。这是自主心智。

第二是算法心智。

三大心智最大特点是用了工作记忆,我想把它简单化,因为今天咱们时间有限,什么样的东西是算法心智呢?我们每个人都从高中过来,就好比你做一套数学题,这套数学题的难度正好在你的能力范围内,但略有一点挑战的时候,你是怎么做的?第一审题,你会把题目读一遍。第二步怎么弄?列出关键的因素和变量是什么,第三就开始列可能用的是那套方程,用的是哪套方程。

然后就开始计算,如果有问题这条路走不通的话,你会换、你会静下来,在4个过程就是审题、列出参数和变量、列方程、计算,你会反复在这当中来做,你静下心来了,这就是算法心智。就像我们做一件事情,静下心来做是一样的。

然后理论升华到这里,我们就更加清楚,刚才那个比喻不仅仅是一个比喻,它是有非常扎实的认知科学的理论基础的,因为这已经被前辈们拿到诺贝尔的经济学奖的以及认知科学领域的大牛们,他们已经有理论体系来支撑这件事情:就是我们的大脑,就像一个不好的安卓系统里面装满了很多软件,这个软件经常会截胡,就会接管过来、就会胡来。我们包括前面谈到那10个,归咎别人、骂别人、负面情绪、害怕,这些东西都是很快就接管了。那么这些东西通通的都可以归为自主心智。而我们作为一个成熟的人,是要摒弃这些自主心智对我们的影响,而进入到算法性质,碰到一件事情之后,不慌不忙,静下心来,想想它是一个什么样的事情,什么样的一个模式,什么样的一个问题,把周边的元素都考虑清楚了。

如果我能为这件事情制定一个目标函数就更好。

哪些参数、哪些变量在影响着这件事情,它所处的上下文是什么样?首先它的上下文是什么样?他自己在这个小的范围里边的变量有哪些,哪些东西在影响着客户对我的认知?哪些东西在影响着我们的收入?他们的反应,比如客户的一次暴怒或者谁的一次怒,对这件事到底产生了什么影响?静下心来去想想他、琢磨琢磨他,让孔明附体,不要让张飞附体。静下心来,这就是算法心智。

反省心智,一般其实在20岁之前人是不会有的,其实挺难的,后面我会讲另外一个例子来说他。

七、

理性。

到了第7部分,我想再给大家深化一下理性。关于什么是理性,其实我觉得都没有很好的答案,包括我自己没法答,我只是开启一次对理性的一次探讨。

那么怎么开启?我就用乔布斯讲过这句话,乔布斯曾经在斯坦福的大学生的毕业典礼上发表过一次演讲,这次演讲其中还讲了两句话,其实是一句话叫StayHungry,StayFoolish。这句话是他所有演讲内容的核心,他就想说这两个事情。

那么这是什么意思?如果大家翻百度其实是有翻译的,直接翻译过来的意思是这样说,保持饥饿、保持愚蠢是吧?比较流行的说的翻译好一点,叫求知若饥、虚心若愚,或者好学若饥、谦虚若愚,对吧?

这句话他翻译对吗?不错,但是我觉得离乔布斯真正想表达的那个东西还有很大的距离。今天我们就企图去升级一下这个东西:实际上我觉得stayfoolish的隐含意思是:他假设自己的想法,以及现在接管了自己的程序的叫做心智软件、心智程序,有可能有问题,有可能被升级,有可能去换一个来用它。所以stayfoolish。假设自己刚才马上想这东西是愚蠢的,用另外一个自己看自己,我现在用的办法、想这个东西可能是有问题,我假设我不会把他绑架,所以我假设他去做,这条不行的话,我就会换下一条。我要审视到他。

这是StayFoolish。

然后是StayHungry,很多人理解第一层意思说保持对外界知识的渴望,这是一个意思,但我想他更想说的是,保持自己对自己的心智软件的审视,它有可能是个坏软件,也可能软件需要更新,也许我考虑还不够因素,我不仅仅是知识说stayfoolish,是对我这个软件、我假设我自己很可能出错,我假设现在被一个烂软件劫持了,这是stayhungry。其实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就是我企图改变他,不仅是对知识保持渴望,而且对改变我脑子里面程序或换掉它或者升级它保持渴望,我不会满意于此。以前我们讲过一个事情讲到情绪,那天我们讲到志愿者,然后讲到志愿者理念的时候,我们提到一个东西说我们不是被正面情绪所浸泡,就是被负面情绪所包裹,没有人能够逃离情绪,你要么被算法控制执行,你要么就是被负面情绪或者被本能的东西所执行,我们都逃不掉。

所以,我们要么就是被落后的本能绑架,要么就是被先进的思想就是说被算法、心智武装,只有我们开始意识到这件事情的时候,我觉得我们开始接近理性了。所谓理性,我在这个阶段开始审视自己,愚蠢的自己冒出来的时候,我会把它否定掉。我知道他在做怪,我会知道他在发飙,我会及时的把它给叫住、摁住,如果摁不住、叫不住的话,我也会找个地方去想一想怎么能把它停止。这是事发的当时。

还有通过去学习,通过不断的武装自己,把那些好的算法心智不段的往脑子里面装,因为他装的多的时候,他就可能接管、他就不会被本能所接管了。所以这就是假设我们开启了一次对理性的追求,理性指的就是这个。

今天大概的内容就这些。一共其实拿了4本书,在这里面介绍了三本书,虽然这本书是《事实》,但是个引子,实际上我介绍更多的是《超越智商》。因为他最后会给我们一个理论基础,会让我们真正审视自己,他给了一套更加理论化的一套方法论。

这就是今天的分享。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370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