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线机

中考物理警惕陷阱中考物理试题中常见

发布时间:2022/6/22 18:05:20   
北京治雀斑的好医院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713926560332244852&wfr=spider&for=pc

初中三年的学习生涯,同学们经历过大大小小无数次考试,每次考后总能听到这样的声音:

“这道题审错题了”

“又马虎了”

“没看到这个条件”

“原来是这个意思啊”

……

由于“马虎”而做错题的情况屡见不鲜,尤其对于一些基础很好的学生,这样的丢分很可惜!距离中考只有40多天了,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改善呢?

有!!!

首先我们要知道,“马虎”的出现,并不完全是因为孩子太急躁或者考试心态差。在物理学科里,有这样一类陷阱,叫做“多余条件”和“隐含条件”!这类陷阱不易被发现,常常被同学们忽视,造成“审题不严”的结果。那么,怎么在做中考物理题时排除多余条件的干扰?如何挖掘出隐含条件呢?

该题的“多余条件”和“隐含条件”是什么呢?

有的学生很容易受到重力这个条件的影响,甚至本能地认为重力做功。实际上,本题的多余条件正是“重力”,由于是水平方向的滑轮组,在求解四个选项的过程中根本不需要重力,所以它是多余的,专门迷惑一部分粗心大意的学生的。

还有学生经过简单受力分析后,认为3F=,其实,当我们认为这个等式成立时,就应该仔细想一下,假如这等式成立,那么,滑轮轴以及其与绳子之间的摩擦力也就不复存在了,那么额外功也应该为零,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就应该等于%,而不是80%!所以,此公式不成立,也就是说滑轮轴以及其与绳子之间的摩擦力是必须考虑的!这就是本题的隐含条件!

其实很多题目中都存在隐含条件,把握住这些,就能够找到解题的关键!

01

由题中的数学关系、图像找出隐含条件

图像有形象直观的特点,能把问题简单化、形象化,而且还能通过数学关系找出题中隐含条件。一些直线形图像都用此法,如比较两电阻大小、几种物质的密度大小、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大小。

分析:当控制电压U1不变时,甲、乙两导体对应的电流分别为、,而且,而,而,所以,本题亦可控制电流不变,同学们不妨一试。

02

由物理规律的约束找出隐含条件

题中常出现一些物理变化,而在变化过程中受到物理规律的约束。

分析:本题的隐含条件是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水的初温是60℃,如果升高60℃,则末温是℃,超过了水的沸点,所以本题中水的温度只能升高40℃。

03

从物理过程中的分析找出隐含条件

物理过程的分析是解题的重要环节,通过物理过程的分析,可找出问题中物理量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必备条件。

分析:本题首先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求出铝球完全浸没时受到的浮力为5N,而铝球自重4.5N,G,所以铝球将上浮,最后静止时处于漂浮状态=G=4.5N.

04

从题设图形中找出隐含条件

正确识别示意图不仅能帮助我们理解题意,启发思路,还有助于我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捷径,有些物理题的部分条件就隐含在题目的图形中。

分析:图中的隐含条件是:同一示意图中,力越大,线段越长。

05

从器材的规格上挖掘隐含条件

热水器、洗衣机、空调、电冰箱等电路的说明书上有各种数据,也是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700.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